首頁>人物·生活>記·工作記·工作
張劍秋:整合全球優質乳業資源服務消費者
談上游產業鏈
綠色產業鏈帶動行業共贏
新京報:當前國內乳業上游承受了較大壓力,伊利怎樣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張劍秋:伊利集團潘剛董事長很早就提出了“伊利法則”:“平衡為主,責任為先,厚度優于速度,行業繁榮勝于個體輝煌。”一直以來致力于幫助乳業產業鏈整體發展。伊利實施一套系統的解決方案來幫扶上游奶源升級,提出綠色產業鏈的理念,核心是“綠色”和“共贏”,還提供產業鏈金融服務,以“核心企業承擔實質性風險責任”,解決產業鏈中小企業融資困局。
新京報:對上游牧場源頭如何實施把控?
張劍秋:伊利建設和發展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牧場,2015年在全國擁有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場2400多座,規模化集約化的養殖在奶源供應比例達到100%,居行業首位。同時,對牧場建立SOP管理,將現代牧場養殖、管理的所有流程和環節以統一標準梳理出來,構建奶源物聯網追溯體系,實現牧場原奶生產、儲運過程的100%遠程實時監控,對原奶品質智能化把控,為所有牧場免費提供管理信息系統,利用大數據進行科學分析、決策。
此外,我們還邀請百余位世界頂尖行業專家,面向奶源基地技術人員和牧場管理人員組織專項培訓、講座、現場技術指導。
談國際化戰略
全球布局重在資源、標準、研發
新京報:近期伊利集團高層出訪美國硅谷,其意義何在?
張劍秋:潘剛董事長帶領集團部分核心管理層出訪美國硅谷實際上是伊利每年“標桿之旅”活動的一部分。過去兩年里,潘剛董事長率團還造訪過日韓和歐洲,就是要近距離觀察與體會全球最優秀企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借以提升我們產業鏈上相應環節的能力,實現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的企業愿景。
新京報:如何迎接乳業全球化趨勢?
張劍秋:全球乳業一體化的趨勢正在加快,產業鏈上的優質資源在加速流動,中國乳業對全球乳業的影響力日益增強。我們感到中國乳業的國際化至少包括三個方面:資源、標準和研發,伊利也在加速推進。
未來,伊利將做更多的全球性布局,讓全球的優質資源更好地為中國消費者服務。我們提出,用全球的資源做一杯中國好牛奶。同樣,我們也有信心用一杯好牛奶去塑造一個中國好品牌。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張劍秋 伊利 優質乳業資源 創新 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