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厲以寧:我國老字號企業的狀況令人擔憂
技術創新和品牌創造
振興我國老字號企業需要解決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努力更新技術、實現產業升級,在發揮原有品牌優勢的同時努力創造新的品牌。
品牌是依靠企業多年拼搏而形成的,也是依靠不斷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而維護的。老字號企業的高管應該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品牌是企業經過多年努力才建立起來的,而品牌的喪失往往發生在不注意或不遵守市場規則的“瞬間”。例如,一次失信就可能把多年打造的品牌毀掉了。這種情形并非罕見。
除了誠信這一必要條件,老字號企業更新技術、提升品牌優勢和知名度,至少還要具備三個條件,即資金、人才和市場。
無論是添置新設備還是開發新產品,都必須有資金。有些老字號企業想更新設備、開發市場所需要的新產品,但融資籌資困難成了攔路虎。沒有資金如何實現產業升級、產品換代?為了緩解資金不足問題,有些老字號企業采取了如下措施:通過銀行借到用于設備投資的資本;在重大新產品開發項目上申請政府的支持;通過改制轉向混合所有制企業后,采用吸收民間資本、員工持股以及發行企業債券等方式增加資本。
至于老字號企業如何解決人才不足問題則比較復雜,可以分為近期和中長期來討論對策。從近期看,可以招聘國內外有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研究生或有專長的技師。老字號企業在改制后,對于有專長并為本企業作出貢獻的人才可以按規定實行產權激勵。從中長期看,應根據行業特點、企業特點和工作特點,制定企業人才培養規劃,同有關高等學校、技術院校和科研院所訂立聯合培養人才方案和重要產品研發方案。
營銷創新和市場創造
多年來,許多老字號企業忙于生產而不重視市場營銷,更不了解“市場是可以創造的”,結果老品牌的光輝日益黯淡下來,新品牌卻與企業無緣。這些企業依舊守著“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老話,眼看著顧客越來越少,卻不知道如何重振企業,如何收回本該屬于自己的市場。
這里至少有兩個問題值得老字號企業的領導層思考:一是今天的消費者已經不是30年前的那些消費者了,更不是60年前、100年前的那些消費者了。對今天的消費者必須有新的認識,這樣才能贏得市場。二是市場從來沒有一個固定的規模,市場是可以創造的。可以說,創造市場,市場就不斷擴大;貶損市場,市場就不斷收縮。
首先,要深刻認識消費者群體的變化。100年前、60年前甚至30年前的消費者,可能大多數是“經濟人”。這里所說的“經濟人”是古典經濟學中的一個術語,就是時刻把“最低價格、最大滿足”作為行動目標的人,成本越低越好、滿足越大越好是他們的行為準則。所以“經濟人”又被稱為“理性人”。然而,時代變了、物品多了、花色翻新了,消費者也就逐漸轉變為“社會人”“現實的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懂得“最低價格”或“最小成本”是不可能的,“最大滿足”和“最大效益”也是做不到的,因而不會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對他們來說,任何一次購買只要“遺憾較小”就行了,何必花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追求“最大滿足”呢?人們從實踐中懂得“時間不能儲蓄,而貨幣是可以儲蓄的”,何必為了節省貨幣而浪費時間呢?這就是消費者從“經濟人”“理性人”向“社會人”“現實的人”轉變的原因。今天的企業包括老字號企業在內,如果不了解消費者心理的變化,不去預測今天的消費者和二三十年以后的消費者的行為,就難免失去市場。
其次,要努力創造新的市場。市場是可以創造的。創造新的市場,無疑需要新產品。新產品投入市場,需要打廣告、參加展銷會和進行推廣活動。否則,誰能搞清楚新產品和原有產品的區別何在?還應看到,企業開拓市場、爭得消費者,固然需要推出新產品,但賦予舊產品新功能而打造出的“新產品”,其實也能開拓市場。比如,手機在10多年前已經普及了,但那時的手機功能很簡單,只有通話和收發短信等功能。現在,手機增加了很多新功能。每增加一些新功能,消費者就會更換手機。這正說明,給產品增加新功能,同樣可以擴大市場。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厲以寧 老字號企業 老字號 企業 狀況 混合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