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直播行業問題井噴式爆發 新規能否“藥到病除”?
誠信重回行業 “黑主播”無處遁形
10月底,一則視頻曝光了四川涼山發生的“怪事”:一名黑衣男子在直播中慷慨陳詞,“我說到的一定做到,我答應把這3萬塊錢全部發出去!”隨后將現金派發給身后的村民。可直播結束后,視頻中的男子卻將錢款悉數收回,只給村民留下牙刷、毛巾等廉價物品。
經過調查,該平臺存在20余個在四川涼山進行“偽慈善”直播的賬號,有的甚至月入可達數十萬元。
“偽慈善”直播團伙中的一名主播承認,做慈善就能上熱搜,就能“吸粉賺錢”。主播喪失誠信,甚至觸碰紅線,怎么辦?
《規定》提出建立“信用等級制度”,要求網絡主播享受的管理和服務與自身信用等級直接掛鉤。“主播權限不是和關注度掛鉤,而是和信用記錄掛鉤,這就意味著商業利益將與信用掛鉤,誠信將重回網絡直播市場。”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這是新規最大的創新之處。
此外,《規定》禁止黑名單主播重新注冊賬號,黑名單還需向省級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報告。如此一來,“黑主播”設法披上馬甲另起山頭的算盤也將落空。
即時阻斷直播 “消防員”快速滅火
近日,某知名平臺主播黃某因為“看到直播觀眾少了,腦子一熱”,面對30萬觀眾兩度做出吸毒動作;主播石某在直播自己駕車時,將與女乘客企圖進行性交易并討價還價的細節公之于眾。雖警方事后查明,兩名主播都是在“演戲”,但因事件影響惡劣,兩名主播均被處以5日行政拘留處罰。
直播的即時性、交互性帶來的現場感、代入感,是人們熱捧直播的重要原因。但因時差短、緩沖少、不可控等特點,問題一旦發生,往往覆水難收。
新規要求直播平臺“具備即時阻斷互聯網直播的技術能力”,這意味著即時阻斷技術或將成為“消防員”,第一時間滅火,遏制類似情形的發生。
映客直播一名工作人員介紹,“即時阻斷”在技術上實現并不困難,難的是判斷何種情況下應該進行阻斷,“我們采取機器智能識別和人工實時審查相結合的方式,機器能夠對圖片或關鍵字進行篩選,人工審核就要靠一個非常龐大的審核團,盯著每個直播看。”
朱巍認為,實現即時阻斷,暢通的舉報通道必不可少。據記者了解,目前還有不少直播網站要么無法直接找到舉報入口,要么點開舉報按鈕后發現理由空泛,不利于問題及時精準處理。隨著《規定》的實施,人們期待直播行業去蕪存菁,良性發展。(記者 許 晴)
編輯:梁霄
關鍵詞:直播 平臺 行業 主播 井噴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