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遭“非市場”阻力

2016年12月09日 09:20 | 作者:閆磊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中國常駐日內瓦聯合國代表團副代表周小明日前對媒體表示說,“按正常速度,今年底很難完成,但該法案(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最終通過,預計是大概率事件。”

德國漢堡市長舍爾茨近日接受中國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歐盟認可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那對于漢堡來說將是個利好消息。

據《華爾街日報》文章稱,歐盟現在可以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但是繼續在反傾銷案中使用非中國數據,和其過去對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國采取的做法一樣,或者引入一個新的框架﹐消除其在對待市場經濟體和非市場經濟體上的差異。

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堅持,世貿組織條款并不意味著中國“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原因很簡單,如果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要向中國征收懲罰性的反傾銷稅的難度會大很多。

盡管遭遇美、日等國家反對,但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全球已有包括俄羅斯、巴西、瑞士、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80多個經濟體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北歐、英國以及荷蘭等歐洲國家也支持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關稅壓力持續

業內人士表示,反對市場經濟地位只是名頭,許多發達經濟體為 “保護”本國產業,對中國進口產品持續施加關稅壓力是主要目的,并已醞釀多種措施進行貿易保護,以對“替代國”制度進行變相延續。

美國、日本、歐盟近期已開始出現具體政策苗頭,轉向對中國進口品調高關稅。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不顧市場經濟規律,競選期間主張對中國進口品征收高達45%的關稅。分析人士警告,雖然競選口號距落實還有一定距離,但這也反映出下屆美國政府對中國貿易的態度。

日本財務省上月提出要修訂現行特惠關稅制度,修訂后,中國等5國出口日本的產品很可能從2019年起不再享受特惠關稅待遇。

歐盟委員會上月向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提交修改反傾銷法律制度的提案,就是出于此目的。

歐盟委員會通過修改法案提議,不再使用“非市場經濟”和“市場經濟”這樣的名單分類,而是采取“國別中立”,側重于調查那些國內價格或者成本中出現“市場扭曲”的情況,比如政府干預;如果認定某國出口產品價格出現“市場扭曲”,則采用“與出口國具有類似經濟發展水平的恰當代表性國家”的數據來替代該國國內價格,進而計算傾銷幅度等。

歐盟委員會列出了一系列認定“市場扭曲”的因素,包括相關市場是否極大地由國有或國家控股的企業組成,是否存在國家“干預了價格或者成本”的情況,以及那些使國內生產者相對于外國同行獲得不公平優勢的政策。

歐盟貿易委員馬爾姆斯特羅姆承認,以此計算的反傾銷關稅大致與目前水平相仿,在讓歐盟得以履行根據世貿議定書第15條規定所承擔義務的同時,仍能確保自身的貿易救濟能力。

另外,歐盟很多業界人士因與中國制造存在直接競爭關系,不僅反對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還主張修改所謂的“從低征稅規則”,并稱該規則導致歐盟征收的進口關稅明顯低于其他地區。

根據當前的從低征稅規則,歐盟在評估傾銷活動造成的損失時采用兩種標準。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歐洲對華政策部門負責人加斯珀斯稱,歐盟會評估傾銷幅度和傾銷活動造成的損失幅度,以低者作為征稅依據。

總部在倫敦的咨詢公司Global Counsel LLP.合伙人亞當斯表示,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歐盟將修改從低征稅規則,從而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更高的關稅。

歐洲鋼鐵業協會(Eurofer)希望盡可能少地應用從低征稅規則。Eurofer總干事埃格特稱,這會幫助歐洲鋼鐵行業。他表示,歐洲是唯一采用從低征稅規則的主要貿易體。

根據歐盟委員會10月份公布的一份文件,對于冷軋鋼,歐盟收取的關稅為21.1%;相比之下,美國對冷軋鋼收取的關稅平均為265.8%。歐盟對從中國進口螺紋鋼收取的關稅為22.5%,而美國收取的關稅為133%。

歐盟陶瓷行業也呼吁對中國進口商品增稅,歐洲陶瓷工業協會負責人巴蒂爾表示,對于消費品來說,17%的關稅太低,不足以真正對所有歐盟國家產生影響。他表示,該協會更支持對中國進口餐具征收更高關稅。巴蒂爾稱,30%左右的關稅將更有效地抵御來自中國的競爭。據悉,目前歐盟對中國陶瓷產品征收兩項關稅:餐具類產品約17%的關稅,瓷磚類產品約28%的關稅。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除了鋼鐵和陶瓷業,歐洲太陽能電池板行業以及服裝和紡織行業可能會受益于歐盟對中國競爭性產品關稅上調。

另外,關于此次市場經濟地位之爭,歐美的擔心在于世貿組織條款中關于“替代國”制度可能終止。該制度允許進口國對來自"非市場經濟體"的商品,選擇具市場經濟地位的第三國同類或相似產品來計價。例如,在判斷中國的鋼鐵產品是否存在傾銷時,歐盟和美國不必考慮該產品在中國的實際價格,只需拿印度的同類商品價格參考。這種制度令中國商品很易被認定為傾銷或有政府補貼,從而被征收懲罰性關稅。

歐美分析人士認為,若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體, “替代國”機制仍可延續。

有分析指出,“非市場經濟”條款是冷戰時期美歐等發達國家為遏制社會主義國家而炮制的,是其在處理諸如基本貿易待遇和反傾銷問題時,對社會主義國家采取的一種歧視性做法,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色彩。“非市場經濟”條款從產生到利用,無不深受國際政治因素的影響。反傾銷條款中的“替代國方法”等貿易救濟措施,與“非市場經濟”條款緊密契合,已經成為發達國家對外進行貿易保護、對內謀求特定利益集團利益的便利工具。

編輯:秦云

01 02 03

關鍵詞:中國 市場經濟地位 非市場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色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 日本免费亚洲视频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粉嫩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 青娱乐极品视觉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