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全國約10億部舊手機閑置 回收問題日益迫切
據鄭甫江介紹,目前國內每年二手手機達上億部,將催生一個近2000億的龐大市場。“愛回收”2016年回收手機總量超過500萬部,繼在北上廣深開設線下門店后,公司接下來將在所有省市開設實體店,另外還將探索出口海外市場等。
和互聯網企業的風風火火相比,一些回收領域的“國家隊”在手機回收方面則面臨難題。上海金橋再生資源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市場拓展部經理趙珺怡說,作為具有國資背景的專業回收企業,公司不做二手流通只做環保,目前企業面臨的難題就是貨源,市場積極性低,比不過“搖鈴大軍”,對方回收不開發票,可以給出相對更高一點的回收價,而公司目前對所有手機回收價都只有5元,但即便如此,這項回收業務依舊是虧本,只能通過其他業務來彌補。
下游的專業拆解企業同樣面臨難題。在上海最大的電子廢棄物處置基地,上海新金橋環保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鄭青告訴記者,手機拆解不僅需要人工成本,線路板里面的危廢送出去處理也要付費,比如元器件、樹脂粉等,如果按噸計算,不同渠道的處理費需要幾千甚至上萬元不等。
“目前企業在手機拆解技術上已經完全具備條件,比如通過消磁、破壞等手段可以保障手機的信息安全,但目前只有一小部分手機運用了新拆解技術,大量的回收手機還沒有動,如果全面推行會面臨成本倒掛,無法支撐,所以企業都在觀望,期待能夠獲得一定的政策補貼。”鄭青稱。
手機回收處理體系尚待完善
為更好推進手機回收處理工作,自2015年9月以來,相關部門已分別在上海、江蘇、山東地區,聯合家電、電子、零售、拆解等重點企業,推動開展不同形式的“互聯網+分類回收+新型服務”模式。
據中國家用電器服務維修協會常務副會長趙澤蕊介紹,上述推動工作的重點有兩方面:一是建立與服務產業相融合的新型回收商業模式。要充分利用電子電器服務企業現有服務體系和服務網絡資源優勢,將回收打造成企業的增值服務產品,進一步完善服務產業體系;二是創新回收盈利模式。要打破傳統做法,讓回收各利益相關方獲取長期收益。
針對當前國內手機回收處理行業現狀,趙澤蕊認為,相對于拆解,回收涉及的利益相關方較廣泛,需要政府、行業協會及社會組織、企業(包括生產、銷售、售后服務、拆解)、消費者共同努力。為此,他建議:一是政府出臺電子電器廢舊產品回收實施辦法,明確電子電器廢舊產品回收各利益相關方的責任、義務和處罰;二是加強對廢舊回收產品流向的監管,對與正規拆解企業合作的服務企業給予政策性支持和扶持;三是支持建立電子電器廢舊產品回收信息平臺,支持開展回收企業資質認證,定期公布回收企業認證信息。
記者采訪獲悉,國家此前出臺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規定,向生產企業征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費用,建立基金用于補貼正規的回收處理企業。2016年3月,最新版《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實施,手機首次被納入其中。但針對廢舊手機拆解處理的具體落實細則尚未出臺。由于政策的不明朗,造成回收拆解企業仍在觀望,現在國內渠道里囤積著大量廢舊手機,大家都在等著細則公布。
鄭青向記者表示,目前國內手機回收領域現狀是,回收渠道利潤高,拆解企業利潤薄,希望能夠盡快出臺針對廢舊手機拆解處理的具體補貼細則,使拆解企業能夠改善經濟效益。
趙珺怡也建議,希望國家能夠對認證的回收拆解企業在稅收上有所減免或返稅,從而幫助正規企業成長,以更好地開展環保和公益事業。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回收 手機 企業 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