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畫里有話 畫里有話
全國彩禮調查:大部分地區價位高 有地方“零禮金”
可喜變化
華南降幅大,長江流域“零禮金”
可喜的是,在國內一些大城市、南方一些經濟逐步發展起來的農村地區和長江流域地區,很多地方的彩禮不升反降。
羅觀林是素稱嶺南古邑的廣東省英德市的一個普通農民。老羅1982年結婚時,給女方的禮金是900元。2000年,他的兒子結婚,禮金是8000元。去年,當地的彩禮是1至2萬元。
據了解,1982年,當時農村基層公務員每月收入在30元左右,老羅訂婚的禮金900元相當于當時農村公務員30個月(即兩年半)的收入。2016年,英德市鄉鎮干部的工資收入大概為每月6000元,1至2萬元彩禮相當于農村公務員3個月的工資。可以發現,如果以農村公務員工資作為參照,當地農村的彩禮水平下降了90%。
“改革開放以來,華南農村的彩禮是大幅度下降的。”華中科技大學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率領的課題組經過調查后認為,一方面,華南農村多是宗族性村莊,受到宗族抵制,外來男性娶本地女孩的力量大為減弱。另一方面,改革開放后,華南農村女孩很多外出打工,自由戀愛的越來越多,家境逐漸殷實的父母對女兒的自由戀愛也樂觀其成。
此外,長江流域如重慶市、武漢市等一些地區還存在結婚“零禮金”現象;一些女方家長即便索要彩禮,也不會自裝腰包,而是返還給女孩,另外還會準備一份與男方彩禮不相上下的嫁妝。賀雪峰認為,這是由于這些地方屬于分散性的原子化村莊,男孩生育偏好少,父母因此可能對兒子女兒同等看待,同時自由戀愛的基礎也比較好。因此,彩禮和嫁妝相當于雙方父母的財產完成了代際轉移。
這種勢頭在深圳、北京等城市近年來也開始出現。一些在這些城市工作、結婚的受訪者告訴記者,隨著大量外來人口涌入,男女平等、自由戀愛觀念的普遍和收入水平逐漸提高,出于對女兒未來幸福的考慮,很多女方父母不再將男方的彩禮數額作為強制性要求,一些女方父母還會出錢和男方合力買房。
編輯:梁霄
關鍵詞:全國 彩禮 調查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