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不僅僅擔心吃什么——中國要進入該怎么吃的時代

2017年04月10日 17:33 | 作者:陳君石 |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業內專家就食品信息交流達成基本共識

2016年11月10日,在中國食品科技學會主辦、國家食藥監管總局食品三司的支持下,“食品信息交流新策略研討會”邀請到業內專家、企業、監管者代表等,就有效食品信息交流的目的、目標、策略和方式等進行交流,達成了一些基本共識。

會議總體上認為,“風險”這個名詞具有天然的負面屬性,容易使風險交流成為負面信息的載體,從而引發消費者對食品的緊張和擔憂,將“食品安全風險交流”轉變為“食品信息交流”是可行的解決方案。

與會者建議,食品信息交流就是要拓展交流內容,它應該圍繞食品的各種維度和屬性展開,包括政府為提升食品監管水平做出的努力以及監管措施,以及食品行業在提升食品質量和安全方面的努力;除了提醒公眾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和風險,也要傳播食品能帶來的健康益處;還要教育公眾如何正確地處理和烹調食物,避免食源性疾病以及不合理膳食帶來的健康危害和疾病。

食品信息交流應體現多方參與

應該說,客觀分析和反思“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存在的局限,才能真正從觀念上認可食品信息交流。

眾所周知,食品安全風險是需要經過科學評估的,是有標準和工具可依的,這就決定了交流主體主要是科學家和政府,并往往由其向公眾單向傳播。實際上,單向傳播并不利于建立各方之間的互信。食品信息交流要以科學為基礎,但更要強調政府、企業、媒體之間的溝通與協調,避免各自為戰,同時要重視第三方平臺發揮的潤滑作用,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對話交流。

在過去,風險交流意味著“有風險才交流”,風險小或無風險往往不發聲,最后給公眾留下的印象就是,政府和企業只在危機事件中被迫發聲,溝通效果并不好。食品信息交流更強調在平時積極主動地與公眾開展對話交流,重視食品生產、監督、消費全過程的信息交流。

加強能力建設,借助新媒體傳播食品信息

當前,移動互聯網及新媒體的出現給食品信息交流帶來很大挑戰,也帶來很大的機遇。食品信息并非天然就能吸引公眾去了解,需要針對不同人群通過不同的傳播渠道,采取有針對性的交流策略,滿足他們對食品信息的不同訴求。比如抓住熱點,采用動漫、視頻、直播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傳播。

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已非易事,面對內容更廣泛的食品信息交流,更需要全面的能力提升。因此,我們需要加大資源方面的投入和保障,比如,我們應當對官員、專家的溝通技巧進行培訓,使其能向公眾自如地解答熱點問題,生動地傳播科學進展。同樣,也需要媒體記者加強培訓,具備關于食品的科學知識,能夠自覺地以科學為原則傳播食品信息。

總之,2015年《食品安全法》和實施條例均加強了對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重視和要求。但目前的形勢是,謠言和誤導性信息給社會帶來的危害已經超過食品本身不安全因素產生的健康危害。解決之道就是,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多方共同參與的食品信息交流體系,尤其要發揮媒體在糾正和縮小信息不對稱方面的作用。食品信息交流是一個新的挑戰,相信我們在這個領域可以做出創新性的工作。(作者 陳君石)

編輯:梁霄

01 02 03

關鍵詞:中國 時代 擔心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免费AV一区二区 |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乱码亚州无线码二区 | 亚洲日韩欧美另类国产 | 亚洲乱码成熟在线视频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