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北京深化醫改方案引輿論關注:推進醫改需要“聯動大招”
改善醫療資源配給,引導推進分級診療
與前幾年的改革相比,此次醫改中,醫事服務費更為“精雕細刻”。不同等級醫療機構、不同職級醫生的醫事服務費差距加大,通過“價格差”引導更多患者到二級和基層醫療機構就診,有利于建立院內的分級診療制度,有助于緩解“看專家難”的問題。
北京市衛計委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北京門急診量達2.49億,其中相當一部分為慢病患者,在三級以上醫院中有3至5成患者門診掛號僅為取藥,這就造成了專家資源的浪費。輿論認為,醫事服務費的醫保報銷政策明顯向社區傾斜。改革實施后,只為開藥、調藥的患者,如果再到大醫院掛專家號,就很不劃算了。這樣一來,真正的疑難危重癥患者掛到專家號的機會就增加了很多。
我國種種醫療領域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醫療資源相對缺乏,且分布不平衡,此次北京醫改新方案恰恰屬于在調配資源上的舉措。網民“就是這樣喵”說,對于患者來說,不是越專業的醫生、越大牌的醫院就越適合自己。感冒發燒,沒必要去三甲醫院找專家,優質的醫療資源應該留給那些真正需要的人。讓真正需要的人看上病,才是解決“看病難”的根本之道。本次醫改推出的醫事服務費制度不僅僅優化大醫院的醫療資源,而且可以優化全社會的醫療資源,值得全國各地效仿。
打好醫改攻堅戰,還需完善細節與配套措施
從醫患的角度,北京的醫改措施都有積極的意義,也是大多數國家實際采取的方法,代表著普遍潮流。但是,潮流雖然需要順應,在新醫改政策真正落地之后,是不是能讓各個方面都能滿意,卻還有一些值得琢磨的地方。
醫生“鄭山海”提出了一些疑問,如新的價格體系下能不能真正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醫生在現有的勞動強度下,究竟能獲得多少勞動報酬,與醫院該如何分成,似乎還存在一些不確定的因素。而各家醫院在被“割去”藥品加成這一塊收入后,能不能維持健康的財務狀況,也不是特別明晰。
網民“尤克友”說,患者是不是都滿意也有待驗證。新增的藥事服務費,醫保采取定額負擔,患者在這方面的支出會實打實的體現。而這筆費用還發生在診療活動前,有時會可能讓患者產生“入門費”的感覺。部分患者因為醫事服務費而對診療過程產生更高的要求,這會不會成為新的醫患矛盾的引爆點,顯然值得關注。
人民日報海外版文章認為,需同步出臺推動改革具體落實的相關配套文件,在推進醫藥分開配套各項價格改革、支付改革、控費改革的同時,還需要求醫療機構改善醫療服務,保證就醫環境持續改善,促進診療行為更合理,規范處方和用藥行為,部署全市各級各類參與改革的醫療機構全方位、多角度改善醫療服務。
編輯:梁霄
關鍵詞:北京 醫改 方案 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