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房詐”新騙術:老人房子易主背負巨額貸款
新“房詐”,披著合法外衣的“銀發收割”
“我們分析認為,這就是以‘理財’之名實施的新型‘房詐’,是披著合法外衣專門針對老年人群體的‘銀發收割’。”武婕說,騙子的作案手法看起來嚴絲合縫,而且似乎有著完備的法律文書作支撐,但并非無懈可擊。
“越來越多針對老年人的詐騙案件呈現出鏈條化、分工化和職業化的特點。”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如果僅聚焦詐騙的某個孤立環節,很難發現問題,只有調查清楚所有環節,全面捋清整個鏈條,確認不同的人在鏈條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法律責任,才能有效打擊此類詐騙行為,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老年人的房屋之所以被騙,其核心在于對授權委托書和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進行的公證。”劉俊海分析,如果能夠證明公證環節中,公證處存在過錯、沒有盡到審查材料真實性的義務,或公證違背了自己的真實本意,又或者公證環節被不法分子和公證員惡意串通、實施欺詐等情形,這些不利于老年人的公證書不僅可能被撤銷,還可以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失房”之痛雖然在持續,“保房”行動同樣在發力。在老人們的努力和律師們的幫助下,事情的真相層層剝開,行騙的“套路”和目的日漸清晰,援助的力量愈發壯大,維權的決心異常篤定。
老人們對公證處進行了多次復核和投訴。今年5月3日,針對“北京市國立公證處接連發生數起為不真實的事項出具公證書,導致當事人房產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買賣或抵押的情況”,司法部對該公證處予以一系列處分,并吊銷了曾多次為老年人辦理牽涉“房詐”公證的公證員李某、馮某的執業執照。
此外,在律師們的援助指導下,老人們正在積極通過民事和刑事兩種途徑同時尋求救濟。“接下來我們準備向法院提起因欺詐而確認貸款、抵押合同無效的訴訟,還將向公安機關申請立案偵查,追究這些不法分子的刑事責任。”受害老人們告訴記者。
截至目前,有的老人通過提起訴訟、異議登記等法律手段,暫時保住了自己的房子;廣某也因為涉嫌非法集資、詐騙罪被檢察院批準逮捕。老人們的“保房行動”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采訪中記者感受到,面對老來失房的不幸,老人們雖然承受著身心的巨大痛苦,但卻沒有因此一蹶不振、放棄希望,也沒有選擇極端的私力救濟,而是通過情感和生活上守望相助、相濡以沫,抗爭和維權中互通信息、共享證據,在學習法律、依法辦事的軌道中積極尋求著對自我權益的捍衛。“曾經我們因為不懂法,讓騙子鉆了空子丟了房子,現在我們要靠法律,拿回自己的房子。”老人們說。(本報記者 倪 弋 陳 芳參與采寫)
編輯:梁霄
關鍵詞:房詐 騙術 房子 巨額 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