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新曙光 新曙光
黨領導下的首個民族區域自治政府的誕生
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成立
在中共晉察冀中央局的直接領導下,1945年11月6日,在張家口成立了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籌備委員會,云澤任籌委會主席。籌委會于11月15日成立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和提案審查委員會,25日,召開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成立大會預備會議。26日,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成立大會在張家口市遠來莊禮堂召開,伊克昭、烏蘭察布、巴彥塔拉、錫林郭勒、察哈爾、昭烏達、卓索圖、哲里木盟和阿拉善、額濟納、東布特哈、西布特哈、索倫等36個旗的代表以及有關軍政團體和學校的代表共計79人參加大會。云澤在《內蒙古自治運動中的兩條道路》一文中說:“內蒙古自治運動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它從一開始就存在著兩條道路的分歧,而且到現在,這一分歧仍然是存在著。所謂兩條道路,一條是上層分子的投降道路;另一條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解放道路。前者是反革命的,后者是革命的。”
同年11月27日,云澤向大會作《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目前工作方針的意見案》的報告。他在報告中首先明確指出,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是內蒙古民族徹底解放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發動內蒙古群眾運動的最高統一的領導機關,也是建設內蒙古民主政府必經的橋梁。
27日,大會討論通過了這個意見案,并確定為《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目前工作方針》,其中提到“在政治上,通過自治運動首先建立各盟旗自治政府,在民族平等與民主自由的原則下分別接受熱察綏等省政府的領導。在各省政府的幫助下,發展內蒙古各盟旗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事業,逐步實現全內蒙古的自治,建立內蒙古自治政府”等十條大政方針。
大會還討論通過《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章程》,規定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的宗旨是:“團結內蒙古各階層人士,聯合中國共產黨及各民主黨派各民主人士,發動與組織內蒙古人民,徹底肅清法西斯殘余,堅決反對國民黨內反動派的大漢族主義政策,建立內蒙古民族平等、包括各階層地方性的民主自治政權。從事適合于人民利益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新建設,以求內蒙古徹底解放,并為實現自由聯邦的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而奮斗。”
28日上午,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委員選舉云澤、奎璧、克力更、烏蘭等21人為委員。大會還通過了《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成立大會宣言》《通電全國反對內戰》《電謝毛主席朱總司令》等文件。11月29日,由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向全國發表的《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成立大會公報》指出:“衷心的感謝蘇蒙聯軍和八路軍,以及國內各民族的男女老少諸位同胞對我們的偉大的幫助。”
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成立后,立即派出大批干部到察哈爾盟、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巴彥塔拉盟和東部的卓索圖盟、昭烏達盟、興安盟等地,積極宣傳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的各項方針、政策,籌備成立聯合會各盟旗分會、支會和盟旗政府;組建內蒙古人民自衛武裝;開辦內蒙古自治學院,培養軍政干部;創辦蒙漢文報紙,宣傳各盟旗狀況和自治運動;建立實業公司,組織恢復牧區的商品流通。
1946年4月3日,“內蒙古自治運動統一會議”(即著名的“四三”會議)舉行。云澤在致詞中說:“東西兩部蒙古同志們在這里能談自己的自治和民族如何解放的問題,從內蒙古解放運動的歷史來說是很有意義的。此次東蒙古代表同志為(內)蒙古的事各處奔走,為的是解放(內)蒙古,對這個我們是很欽佩的……內蒙古的解放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去爭取奮斗的一點上,意見是一致的,不約而同。只要站在為內蒙古民族有利益的一個立場去爭取、努力,那么,任何問題都不難解決的。”會議一致通過《內蒙古自治運動統一會議主要決議》,指出“內蒙古民族運動的方針是平等自治,不是獨立自治,并且只有在中共領導幫助下才能得到解放。在目前的形勢下以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為內蒙古自治運動統一領導機關,東西各盟旗均組織其分會、支會,實現其綱領。應建立各盟旗民選政府,分別接受各解放區民主政府領導及幫助”。
“四三”會議的召開,結束了內蒙古東西部地區長期分裂、隔絕的狀態。
編輯:曾珂
關鍵詞:首個民族區域自治政府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