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公證離百姓有多遠?可監督升學派位、保障虛擬財產
問
如何保護權益
義烏市后宅街道“九洲百合”項目是新社區聚集項目,街道自籌資金建設高層樓房,安置杭長高鐵等重點工程拆遷戶、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戶、異地整體搬遷村等千余戶農家。不過,街道財力有限,大多數安置戶資金困難無法上交相應的建房款,原本被寄予厚望的項目開建后又全面停工,農戶們又著急又擔心。
怎么辦?有人提出,安置面積這么大,每戶人家都能拿到好幾套房子,能不能用“未來的房子”作抵押,向銀行貸款,等房子造好拿到手后賣掉一兩套,就足夠還款了。拆遷戶們一致贊同,但銀行犯了難:銀行一般是有“落地”的資產做抵押才放貸,“未來的房子”,即置換權益是虛擬資產,并非現實權益,而且還不是不動產登記中心的登記范圍,缺乏登記的抵押權沒有保障,不符合現有的貸款條件。
經過研究,義烏市公證處提出了“權益公證登記”的方案,即由公證處負責農戶置換面積的權益登記和質押登記,建立統一規范的置換權益交易保障平臺。涉及貸款時,銀行憑公證處發的權益憑證給農戶辦理貸款手續,公證處出具權益質押登記證明后,銀行再向農戶放貸。
另外,有了憑證后,權益交易也有了保障。就這樣,公證處運用法定的登記職能,搭建起安置農戶和銀行、市場之間信任的橋梁,將虛擬權益實現為“真金白銀”,成為城市有機更新、農村宅基地改革的有益嘗試。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淘寶賬號、游戲賬號等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些虛擬財產,能做公證嗎?
前幾天,家住元寶區金山鎮的張女士來到公證處,想辦理網店繼承的相關公證手續。幾年前,張女士的母親注冊了一個淘寶店鋪,經營服裝生意。母女二人精心打理,現在已經有了很多固定客戶。半年前,張女士的母親去世。根據電商平臺的要求,每隔半年就需要驗證店主的身份信息,并需要進行視頻人臉識別。母親去世了,若不辦理繼承公證,店鋪將面臨關閉。
經過對相關法律進行研究,公證人員最終為張女士辦理了其愿意繼承該店鋪的經營權以及家中父親和其他子女放棄繼承該權利的公證手續,以聲明的方式對該網站經營權繼承出具了公證書。由此,張女士獲得繼續經營該店鋪的權利。
“虛擬財產過戶只要符合民事法律行為規則,這樣的公證可以辦。與一般財產相比,虛擬財產雖然表現形式、存放載體、交付方式不同,但虛擬財產同樣可以量化、具有價值,同屬財產性權利。”施漢生介紹,虛擬財產的具體范圍需要后續法律的細化,但是公證在互聯網發展中成為“信用基礎”,給老百姓帶來更多安全感的作用,這是一定的。本報記者 魏哲哲
編輯:梁霄
關鍵詞:公證 百姓 升學 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