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10年跟拍《00后》,教育焦慮如影隨形
如果00后的成長有什么問題,那問題就出在家長身上
如果說00后的成長有什么問題,張同道認為在很大程度上,問題出在家長,“整個中國社會都沒有擺脫教育的焦慮”。
《00后》執行總導演喻溟說:“00后的父母多為我這樣的70后,他們曾接受應試教育、搏擊過高考,如今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對于子女的成長,他們掙扎在素質教育的理想和應試教育的體制之間。”
在《愛的方程式》一集中,12歲的錫坤即將小學畢業,為了更好地陪伴錫坤,母親很早便辭職在家專心照顧他。幼兒園時的錫坤古靈精怪,總是一個人探索著幼兒園的每個角落。進入小學后,他癡迷于科學實驗自得其樂,但母親希望他能夠與更多的小伙伴交流。就這樣,母親在執手與放手之間掙扎。
錫坤的媽媽說:“我們有一句話叫‘60分媽媽’,就是你不要做得太完美,可是我一開始是要做完美媽媽的,這就出了事兒了,我操心太多了……”
《成長單行道》一集選擇中考為時間點。在幼兒園時,梁昊天性格內向敏感,難以融入集體活動;劉嘉陽則一呼百應,深受小朋友喜愛。小學時代,兩個男孩又同窗共讀,但在小升初的節點上,梁昊天回歸傳統學校教育,劉嘉陽則選擇留學海外。
這一集的編導武亮宇,有一天在小區散步,遠遠就聽到媽媽教訓孩子的聲音,“你可想好了,報了計算機班就要好好學,不能總是打游戲。媽媽叫你學鋼琴,你怎么就是不學呢”。孩子拉著媽媽的手,一直沒有說話。
“可能孩子正在思考這個非常嚴肅的問題,但他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并不明白這些選擇從長遠來看意味著什么。”武亮宇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千千萬萬個選擇。然而成長的機會只有一次。對于這種精神負擔,孩子們并不自知,唯獨他們的父母清楚并且必須明晰孩子要做什么,他們又可以幫助孩子做些什么。”
《時光若倒流》一集的主人公萌萌,曾經在幼兒園哭著要爸爸,現在已經是初中生,她還多了一個新的身份,姐姐。兩年前妹妹的到來,改變了三口之家的平衡關系。每天從學校回到家,萌萌就把自己鎖進了房間,姐妹倆也從未有過親密的交流。
萌萌不再尋求媽媽的擁抱,也拒絕爸爸上下學的接送。當青春期遇上二孩,家庭面臨著新的挑戰。萌萌說,她想有個時光機,回到一年級的那個暑假,享受在游輪上和父母朋友們無憂無慮的時光。那時的萌萌有3個愿望:無盡的糖果、天堂、自由的翅膀。
這一集的編導許喬提出,若時光能夠倒流,父母對于曾是獨女的萌萌的教育,會如何選擇?“新生命的降臨,又改變了父母怎樣的教育理念?回望女兒萌萌走過的傳統教育道路,父母是否寄托了太多望子成龍的期盼?”
這是關于00后的成長故事,也是關于中國未來的寓言
每一代人的個性和整個社會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在張同道看來,00后和80后是完全不可比擬的兩代人。在80后的童年,中國的社會理念固然開放,但國際化程度低,物質生活和西方發達國家存在鴻溝;而到了00后這一代,國際交流已經十分頻繁,物質生活幾乎沒有差異。
有人批評,《00后》只關注了大城市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張同道承認,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批評是有道理的;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很多與家里有沒有錢沒關系,“我們并沒有做抽樣調查,我們只是拍了一部紀錄片,更關注兒童的心靈和性格”。
張同道說,社會發展不平衡會造成孩子的不同,大城市的孩子和世界交流的機會更多;但從縱向看,中國和西方的文化差距在縮小。比如,孩子們看的電影一樣,吃的用的也差不多,“當這群孩子長大的時候,國際化會給他們一種自信和眼光,不會再是一種封閉的狀態。他們身材高大,人格完整,內心強大”。
在《朋友這件事》一集中,樂樂為出國留學努力,他說:“我現在的選擇就是要去追尋我的天命,我覺得只要去追尋了,肯定能追尋到,只要自己努力了就行,然后不管結果怎樣,我肯定就是贏家,我努力了我就是贏家。”
這一集的編導裴武軍感嘆:“正是這種樂觀積極的態度,讓樂樂快速地融入了美國的生活。而這也正代表了中國00后一代全球化的視野和獨立的精神,他們也將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
張同道說:“中國社會有一個沿襲了很多年的傳統,就是上一代人覺得下一代不行,懷疑輪到下一代人擔當社會責任的時候,能不能擔得起來。但這10年的拍攝給我一份信心:00后健康、自信,是真正國際化的新一代。我相信這群孩子長大后會更有智慧,到他們擔當社會責任的時候,中國會是一個更發達、更進步、更公平的社會。”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孩子 教育 成長 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