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高端訪談高端訪談
蘇士澍:萬縷情絲織新夢
——記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
蘇士澍
蘇士澍簡介
1949年3月出生,北京市人,滿族。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國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名譽社長、《書法叢刊》主編等。
從事編輯出版工作30余年,并多次獲得國家圖書獎,著有《中國書法藝術——秦漢卷》、《中國法書全集——隋唐卷》等。1997年榮獲中國文聯“德藝雙馨”百家會員稱號。1999年榮獲“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008年榮獲新聞出版署第十屆韜奮出版獎等。
2009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歌頌祖國弘揚文化》蘇士澍金石書法匯報展,2011年在中國文聯舉辦《翰墨書香傳播文化》蘇士澍讀書箴言書法展,2014年在全國政協舉辦《書寫漢字文化傳薪》蘇士澍推廣漢字體驗教育展,2016年在香港饒宗頤藝術館舉辦《活字生香———漢字的世界世界的漢字》蘇士澍推廣漢字文化體驗展等。
兩年多來,蘇士澍深入全國20多個省份的100余所中小學進行書法教育情況的調研考察
2009年全國政協第十一屆二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蘇士澍在大會發言中呼吁“加強青少年漢字書寫教育刻不容緩”,贏得了經久的掌聲。2014年,在全國政協第十二屆二次會議上,蘇士澍又在大會發言中呼吁“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針對蘇士澍的提案與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及時落實,漢字書法終于走進中小學生的課堂。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系列講話指引下,全國已經興起了學書法、學國學、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潮。蘇士澍“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的呼吁,不僅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更成為全社會參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激勵口號。近年來,蘇士澍為促進青少年書法進課堂、推動書法教育和發展等工作不辭辛勞地開展調研,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履職盡責,表現了一個無黨派人士在新時期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的拳拳愛國之心,更表現了一位全國政協委員矢志不渝的使命和擔當。
癡迷傳統文化嘔心瀝血謀傳承
1949年,蘇士澍出生于北京的一個書香門第。12歲時,他考入北京市少年宮金石書法組,16歲在北京電視臺首次舉辦的全國少年書法大賽中奪得大獎。上個世紀70年代,他被推薦到啟功門下學習文學史、書法史,研讀古代文化典籍、古詩辭章。1980年,進入文物出版社工作,過目觀摩了大量的金石拓片、簡牘帛書、名碑叢帖、銅器瓷器、古代銘文、磚瓦雕飾、碑志刻石、名人書畫和文物真跡。長期從事鑒定、考證相關的編輯出版工作,使蘇士澍的國學修養、學術成就登上了一個新高度。與此同時,蘇士澍幾十年刻苦臨帖,揮筆創作書法。家學師承、學術研究使他走上了“書中有文、書中有道、書中有德、書中有人”的大家之道,成為知名書法家。1997年12月3日,作為德藝雙馨的書法家代表,他光榮地出席中國文聯等單位聯合組織的大會。
深入學校考察書法進課堂的開展情況
蘇士澍長期癡迷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在擔任文物出版社社長的十幾年中,他大力整理古籍出版圖書、加大文化傳承。蘇士澍先后主持編纂了大型書法工具書《草字編》,主持并編輯出版了中國書法系列叢書;推出了《中國真跡大觀》、《中國墨跡大觀》、《中國書法藝術》、《中國法書全集》等多部國家重點工程圖書。他主編的《中國法書全集》18卷本,被認定為書法界的扛鼎之作;策劃編輯的《漢西岳華山廟碑》獲第二屆全國古籍整理一等獎;《啟功書畫集》獲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歷代碑帖法書選》出版30余年來印數達千萬冊,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成為中青年書法家的工具書。2008年,經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評選,文物出版社成為全國30家優秀出版社之一,該社出版的圖書榮獲7項國家大獎,蘇士澍也獲得中國出版界最高榮譽“韜奮出版獎”。
在著書撰論普及知識的同時,蘇士澍多次在國內外組織書畫展覽及文化交流活動,并作為知名書法家和文化名人到日本、韓國及東南亞講學。1981年,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很多名家通過他的聯系進行書畫展覽和交流,展現了中國文化的魅力。
蘇士澍堅持用藝術服務人民,并以之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他將自己創作的詩篇用書法記錄下來,使詩與書的美學形式、內蘊的境界等相諧,讓人們在品詩、賞字時得到多重美感享受。他還結合生活設施,將書法創作與文房用具結合起來,把硯銘、墨盒、管筆、竹筒、屏風以及印缸、茶具、書架、畫桌、紙枕等,用書法和篆刻精心題名、題字,又通過精心布白,使書法成為文具等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得人們喜愛和贊賞。臺歷是一種普通生活用品,蘇士澍別出心裁,專門編輯了《漢字365日歷臺歷》,每日一字,用正、草、隸、篆、行各種書體書寫,并對字的形、音、意做簡要解釋,從各個角度講述了漢字的奧妙,使得人們在用臺歷時,對漢字可識、可讀、可辯、可賞。所有這一切都使得實用與藝術并存,體現出蘇士澍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做出的探索和創新實踐。
現場指導孩子們練習書法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蘇士澍愈加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民族的精神命脈。他看到隨著電腦的普遍應用,漢字書寫教育有被“邊緣化”的趨勢。特別是青少年由于電腦普及,中小學生作業作文常由電腦打字取代手寫,大有傳統書寫技能被完全替代的趨勢。蘇士澍認為,漢字作為自源文字,從誕生之日起就始終伴隨著漢民族的文化發展,在履行語言交際功能的同時,更以其獨特的構造形式成為承載和傳播文化的工具,當前漢字書寫中出現的種種現象應引起全社會的警覺。2009年,基于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深刻理解,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蘇士澍提交《加強青少年漢字書寫教育刻不容緩》的提案,被作為大會典型發言。蘇士澍呼吁說,書法教育的意義不僅在于提高學生的書寫技能,還可以增強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認識,加深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拓寬其眼界,陶冶其情操,培養其審美情趣和能力,全面提升其素質,從而為傳統文化文脈的傳承奠定基礎。
蘇士澍關于“加強青少年書寫教育刻不容緩”的呼吁,說出了他幾十年來對傳統文化文字書寫的思考與感悟。2010年,他又聯合歐陽中石等政協委員再次提交了《關于加強青少年書寫教育》的提案。他的呼吁引起教育部門的重視。2011年8月,教育部出臺了《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提出了中小學書法教育的總體要求,并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為落實書法教育提供條件保障,2013年2月,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生書法教育指導綱要》,規定從2013年春季學期開始,將書法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蘇士澍 書法 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