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悅讀 悅讀
佩戴茱萸,吃重陽糕……古代重陽節如此有趣
習俗:出游“辭青” 吃重陽糕飲菊花酒
綿延至今,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也形成了很多有趣的習俗。它在唐朝被定為正式節日,到了魏晉時期,重陽節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重陽節前后,秋高氣爽,此時出游登高、觀菊賞景,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民間還有“辭青”的說法,也是因為“九月九”之后,天氣更加寒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的“辭青”正好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對應。
古代,還流行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過去醫療條件差,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喜歡在這一天佩戴茱萸辟邪求吉,所以重陽節又稱“茱萸節”。
在飲食上,重陽節要吃重陽糕。民俗專家王娟介紹,“糕”和高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后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的習俗,取步步登高的吉祥含義。
“古代,重陽節還叫‘菊花節’,人們會搭菊花山、燈下賞菊,古代各家商鋪還會買很多菊花裝飾庭院。”王娟介紹。
現代社會,重陽節怎么過?
過去,重陽節習俗多種多樣,但隨著時間流逝,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很少有時間去實踐,某些舊節俗慢慢消失了。
現代社會,重陽節該如何度過?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民俗學專家蕭放表示,重陽節有尊老、敬老的內涵,可以借此機會組織一些相關活動,表示對老人的關愛,現在“空巢老人”也比較多,多舉辦一些老年文化活動,也能讓老人感到溫暖。
“對傳統文化,老年人有很多切身感受。”蕭放認為,在敬老活動上,可以請老人講一講傳統文化的故事,年輕人也能從中得到道德上、精神上的有益影響。
另外,蕭放說,古代有些習俗也很好玩,比如登高望遠等,可以和現在流行的戶外運動、健身等結合起來,組織一些活動,讓大家到戶外去親近自然,心情也會愉悅。(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重陽節 古代 茱萸 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