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新時代的中國國防
六、 積極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順應和平發展的時代潮流,反映各國人民共同期待。中國軍隊忠實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履行大國軍隊國際責任,全面推進新時代國際軍事合作,努力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美好世界作貢獻。
堅定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
作為聯合國創始成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堅定維護多邊主義,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廣泛參與全球安全治理,積極參與軍控與裁軍等領域事務,為重大問題解決和重要規則制定貢獻中國方案。
中國建設性參與朝鮮半島問題、伊朗核問題、敘利亞問題等地區熱點問題政治解決,反對霸權主義、單邊主義、雙重標準,推動對話協商并全面認真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中國積極參與網絡、外層空間等領域多邊對話談判,推動制定普遍接受、公正合理的國際規則。
中國一貫積極參與國際軍控、裁軍和防擴散努力,反對軍備競賽,維護全球戰略平衡和穩定,簽署或加入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等數十個多邊軍控、裁軍和防擴散條約。2015年起,中國宣布設立為期10年、總額10億美元的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并于2016年正式投入運行。
推動構建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新型安全伙伴關系
中國積極發展對外建設性軍事關系,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軍事外交新格局。中國迄今已同150多個國家開展軍事交往,在駐外使館(團)設有130個駐外武官機構,116個國家在中國設立武官處,同41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防務磋商對話機制54項。2012年以來,中國軍隊高級軍事代表團出訪60多個國家,有100多個國家國防部長、軍隊總司令來訪。
中俄兩軍關系持續保持高位運行,為兩國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不斷充實新內涵,對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具有重要意義。中俄兩軍各層級交流機制持續健康推進,在高層交往、軍事訓練、裝備技術、反恐等領域深入合作,在國際多邊場合實現良好互動和配合。2012年以來,中俄兩軍先后舉行7輪戰略磋商。2018年8月至9月,中國軍隊應俄方邀請,首次參加俄羅斯“東方”戰略演習。
中國按照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積極穩妥處理同美國的軍事關系,努力使兩軍關系成為兩國關系的穩定器,為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系作出貢獻。2014年兩國國防部簽署建立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信任措施機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兩個諒解備忘錄,2015年雙方就新增“軍事危機通報”“空中相遇”附件達成共識,2017年兩國建立外交安全對話、聯合參謀部對話機制,積極加強戰略溝通、管控風險分歧。雙方在防務部門、陸軍、海軍、空軍等層面開展機制性交流,在人道主義救援減災、反海盜、院校交流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中國堅決反對美國售臺武器、制裁中國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及該部負責人、擅闖中國領海及有關島礁鄰近海空域、實施大范圍高強度抵近偵察等錯誤做法和挑釁行為。在中美關系中,兩軍關系保持了總體穩定。
中國著眼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深化同周邊國家軍事伙伴關系。同周邊國家軍隊高層保持密切交往,每年軍種司令以上級別團組往來達40余批次,基本實現周邊高層交往全覆蓋,戰略互信不斷加強。同17個周邊國家建立防務安全磋商和工作會晤機制,溝通渠道保持暢通。近年來,中國同周邊國家常態組織反恐、維和、救援和軍兵種技戰術等系列聯合演習和訓練,廣泛開展邊防海防、院校智庫、教育訓練、醫學醫療、裝備技術等交流,務實合作不斷深入,同東盟防務合作水平不斷提升,同周邊國家軍事關系總體穩定。
中國積極發展同歐洲國家軍事關系,各領域交流合作保持積極發展勢頭。著眼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中國同歐盟舉行安全政策對話、反海盜聯合演練、人員培訓等。2016年,中國同英國舉行聯合撤僑室內推演,同德國舉行衛勤實兵聯合演習。2018年,中國同歐盟舉行第三屆中歐高級別安全政策研討班。
中國加強同非洲、拉美和加勒比、南太平洋等地區發展中國家的軍事交往,開展人員培訓和中青年軍官交流,幫助有關國家加強軍隊建設、提高防御能力。2018年,在北京舉辦中非防務安全論壇、中拉高級防務論壇、中加(勒比)南(太平洋)高級防務研討班。
中國軍隊堅持互信互惠、合作共贏的原則,同世界各國軍隊開展務實交流合作。2012年以來,中國同30多個國家舉行百余次聯合演習與訓練,演練內容從非傳統安全領域發展到傳統安全領域,演練地域從中國周邊延伸至遠海,參演力量從以陸軍為主拓展至陸海空多軍兵種。中國軍隊積極組織人才培養交流合作,2012年以來,向50多個國家派出軍事留學生1700余名,20余所軍隊院校分別同40多個國家的院校建立和保持了校際交流關系,共接納130多個國家的上萬名軍事人員到中國軍隊院校學習。
完善軍事新聞發布機制,全面客觀向國內外介紹說明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情況。2011年4月,建立國防部月度例行記者會制度,定期發布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信息。2012年以來,圍繞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裁減軍隊員額等重大事項,召開多場專題新聞發布會。組織近百家中外媒體多次赴部隊、軍事院校參觀采訪。2015年5月,“國防部發布”官方微博微信正式開通,關注人數已達600余萬。
推動構建地區安全合作架構
2001年6月,中國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共同發起成立上海合作組織。上海合作組織已成為世界上幅員最廣、人口最多的綜合性新型區域合作組織,形成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推動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為地區和平與發展作出了新貢獻。2017年6月,上海合作組織首次擴員,印度和巴基斯坦成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2018年4月,舉行上海合作組織擴員后首次國防部長會議。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持續加強防務安全領域交流合作,舉行“和平使命”系列演習,舉辦“和平號角”軍樂節,深化睦鄰友好和戰略互信,加強軍事文化交流,增進成員國團結友誼。
中國積極支持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機制建設,倡導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為構建亞洲地區安全合作架構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本著開放包容、務實合作的原則,積極參加東盟防長擴大會、東盟地區論壇、香格里拉對話會、雅加達國際防務對話會、西太平洋海軍論壇等多邊對話和合作機制,常態化舉行中國-東盟防長非正式會晤,建設性提出加強地區防務安全合作的倡議。2018年10月,舉行中國-東盟“海上聯演-2018”演習,這是中國軍隊與東盟國家軍隊首次舉行海上演習,彰顯了中國同東盟國家致力于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秉持平等、開放、包容、互鑒的精神,搭建北京香山論壇交流平臺。2014年,香山論壇升級為“一軌半”國際安全和防務對話平臺。2018年10月,香山論壇更名為北京香山論壇,來自67個國家和7個國際組織的500余名代表參加論壇,共同探討應對地區安全威脅和挑戰的新思路新途徑,為促進亞太地區安全對話和互信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安全 中國 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