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創作,長久思考后的美感沉淀
就山水畫的創作而言,通過寫生積累素材,感受生活,是行之有效的創作方式。寫生注重對于現場感的捕捉和當下的審美體驗,寫生深入生活“有本”可依,鮮活的景物對于視覺感官的刺激,靈感觸發的剎那,更能反映對當下情境的直觀感受,而創作對生活素材加以提煉概括構思過濾,是長久思考后的美感的沉淀。相對來說,更顯成熟和透徹,這種長時間的思考貫穿了對生命的理解和宇宙自然的感悟。
直覺思維并非帶有科學嚴密的邏輯性,但就其天馬行空的趣味性而言卻更貼近藝術創作自由暢意表達的本質,更能接近創作者所要表達的主觀理想化的意象之境。創作應該是自然而然生發的行為,創作者唯有在心靈自由舒展毫無掛礙的狀態下,才有可能擺脫世俗的紛擾而去點亮自己內心的光亮,人最真實的情感,最可貴的思想,都是無意間的流露。
山水畫形式語言的確立,是創作者通過對現實素材觀摩、感受、提煉、選擇后的復雜過程,至于語言形式的高下與否取決于創作者思想格局、人文涵養、藝術觀念等諸多因素。山水畫創作的傳情達意最終還是要落實到筆墨語言上,筆墨運用之妙是創作成功的基本前提。筆墨不止賦予物象以生命,筆畫起伏騰躍之間也隱含著作畫者對生命生活的感悟和理解。筆墨流轉之處,枯樹、石頭、舟橋、屋舍無一不蘊含著生命氣機。
山水畫在畫面的組織結構上通常是因勢利導,隨筆生發,不同時空的景象取其大要,分其主次,刪其繁復,濃縮在同一畫面中。把不同的場景進行疊加位移來呈現多個時空的轉換,實現尺幅之內足不出戶可遍覽萬里河山的愿望,是創作者心靈向往的境界和游歷過程中的感受相互交融所產生的藝術效果。而虛實相生韻味無窮的畫面營造則反映出作畫者審美情懷、精神格調、思想技能手法等內在秩序的圓通互融。
編輯:楊嵐
關鍵詞:創作 思考 長久 美感 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