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會議 會議

全國政協民宗委召開“推動民族地區特色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網絡視頻調研會議

脫貧摘帽后,特色產業仍要大發展

2020年06月22日 11:20 | 作者:毛立軍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11111

2222

全國政協民宗委在全國政協機關召開網絡視頻調研會議現場 汪晨 攝

“2018年,臨夏縣大力推廣‘黨建+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高原夏菜帶貧益貧模式,建成高原夏菜種植基地11個、連片種植3萬畝。我們村積極響應,先后集中流轉土地1500畝發展紅根蔥、西蘭花等高原夏菜產業,帶動全村及周邊200多戶貧困群眾脫貧增收?!?月16日下午,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在全國政協機關召開網絡視頻調研會議,主題是“推動民族地區特色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民宗委副主任全哲洙主持會議,副主任楊小波(駐會)、羅黎明及調研組成員參加會議。會議在甘肅省、重慶市及四川省涼山州政協機關設分會場。此時,大屏幕上,年輕干練的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尹集鎮新寨村黨支部書記何玉龍正在向調研組介紹該村黨支部如何帶領群眾發展高原夏菜等特色產業。

“下一步你們對推動高原夏菜品牌化還有什么具體的打算?”聽了何玉龍的介紹后,全哲洙饒有興趣地問道。

何玉龍回答:“發展扶貧產業最難的是創立獨有品牌。接下來,我們將從標準化入手,推動高原夏菜從傳統經驗種植向標準化種植轉變,逐步達到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的目標?!焙斡颀埻瑫r建議,國家層面協調相關機構對高原夏菜產品進行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蔬菜品牌認證,并把新寨村、臨夏縣列入高原夏菜原產地保護名錄,幫助宣傳和提高知名度、影響力,助推產業發展、產業扶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2020年,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疫情又增加了新的困難。為助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全國政協民宗委圍繞“推動民族地區特色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這一專題組織安排了一系列調研活動。此次視頻會議是本專題系列調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委托甘肅省、重慶市、四川省涼山州政協進行前期調研的基礎上,通過視頻座談會了解民族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和產業扶貧的基本情況,聽取地方政協、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

特色產業助推民族地區脫貧攻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立足點。

“近年來,甘肅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系列論述,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一號工程強力推進,我省脫貧攻堅戰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17個縣已摘帽,剩余東鄉縣和臨夏縣預計今年如期摘帽?!备拭C省政協副主席郝遠首先向大家介紹甘肅的情況。

涼山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17個縣市中11個民族聚居縣均為深度貧困縣,屬于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難中之難。2018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大涼山彝區腹地視察,看望基層干部群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對涼山寄予厚望。如今,涼山州的產業扶貧情況怎樣呢?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政協副主席王阿呷介紹說:“涼山州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的厚望,努力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改變千百年來落后生產耕作方式的一場革命,全州建成林業產業基地2364萬畝,種養大戶突破10萬戶、家庭農場6708個、農民合作社7473個,涼山苦蕎、葡萄、果桑、蘋果、石榴、烤煙、臍橙、蠶繭絲、青花椒等全國馳名,5年精準扶貧取得明顯成效,如期脫貧摘帽勝利在望?!?/p>

“重慶是唯一轄民族自治縣的直轄市,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7年7月以來,重慶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4個民族縣和參照民族地區管理的黔江區已全部摘帽?!敝貞c市政協副主席王新強介紹說。

相比而言,民族地區產業發展突出一個“特”字。談到當地的特色產業,大屏幕上,來自基層縣、鄉、村、龍頭企業的相關負責同志如數家珍。

“針線活變成好產業”“小作坊創造大收入”……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城關鎮黨委書記王林平介紹,受傳統思想和家庭實際的影響,很多婦女都不愿外出務工,農閑時大多在家忙著做“針線活”。為了能將“針線活”變成富民“產業”,鎮村組織探索出“黨組織+公司+扶貧車間+專業合作社+致富能人+貧困群眾”的“六方聯動”運營體系。貧困繡娘組建專業合作社,抱團發展,切實提高了收入。教場村是該鎮建檔立卡貧困村,為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2017年鎮村組織動員銅器鑄造能人賈雙龍組建了銅器加工企業。結合農村“三變”改革,帶動脫貧98戶413人。2019年,公司為貧困群眾發放入股分紅資金19.4萬元,發放勞務工資43.8萬元。

甘肅省政協委員、甘肅遠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羽桐介紹,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遠達集團通過發展藜麥特色產業,助推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精準扶貧。今年,集團在甘肅省內帶動種植藜麥11.6萬畝,約占全國種植面積的一半以上,與合作社農戶簽約種植訂單8萬余畝,發放價值800余萬元的種子,僅天??h帶動農戶2.4萬戶9萬多人從事藜麥種植產業。同時,發揮中國西部藜麥聯盟作用,聯合內蒙古、青海、四川等地發展藜麥扶貧產業。

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四開鄉黨委書記克惹伍沙介紹說,四開鄉按照“高山發展養殖業,二半山發展種植業,壩區發展現代農業”的梯次發展布局,形成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模式。建成了5000畝的現代農業產業園,1000頭西門塔爾牛養殖基地,5000畝大紅袍花椒基地,林下生態雞養殖場,中華蜂養殖場,唯品會彝繡合作創業基地等,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60余萬元。

“石柱縣是‘中國黃連之鄉’‘中國辣椒之鄉’和全球最大莼菜生產基地。2019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并親臨石柱調研,對中益鄉華溪村黃精等扶貧產業給予充分肯定?!敝貞c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政府副縣長譚燕子說。

特色產業發展離不開機制創新,視頻中,大家不約而同提到了“三變”這個詞,引起調研組的關注。

所謂的“三變”,即資源變股資、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何玉龍認為,通過農村“三變”改革,可以把更多勞動力從土地解放出來,培育新型農民和產業工人,提高效率,促進多元增收,解決產業結構單一、增收效果不好的問題。

譚燕子說,重慶市級深度貧困鄉中益鄉華溪村通過“三變”改革,實現集體收入166萬元,戶均增收4000元,今年該縣新增28個村開展“三變”改革試點。

作為企業家,劉羽桐總結的“三變”更是有所創新。她所在的企業采取“三變模式”實現貧困戶增加收入,脫貧致富。一是企業在流轉土地示范種植藜麥,提高農牧民土地收益,農牧民通過參與種植加工變身加工產業工人;二是借鑒企業示范經驗,一部分農牧民在自己的承包地用科技手段種植藜麥,變成特色產業農民;三是部分農牧民將自家的庭院改造成農家樂從事旅游接待,變成第三產業從業者,并從中受益脫貧。

民族地區產業發展需要各方關心支持

盡管發展特色產業在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根本性的作用,但從各地調研情況來看,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市場主體不夠強勢,發展資金短板突出?!焙逻h說,甘肅全省民族地區有龍頭企業254家,其中國家級僅4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僅11家;奶制品、肉制品等具有一定競爭優勢,但沒有形成品牌效應。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突出。他建議:出臺國家民族地區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對接國家產業結構,堅持市場化、差異化、區域化原則,統籌民族地區產業布局,多業并舉,凸顯特色。摘帽后,將民族地區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重心向產業發展傾斜,按2020年底資金規模每年增加10%。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縣政協主席張琪談到,由于縣級財力有限,自身難以出臺含金量高的優惠政策,無法吸引龍頭企業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致使產業發展層次低、產業鏈不完整、縣域經濟基礎薄弱,希望從國家層面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鼓勵龍頭企業到深度貧困地區發展產業、帶動群眾增收、增強縣域經濟實力。

王林平建議,加大對農牧村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買賣、小作坊等“短、平、快”小產業的政策性扶持力度和項目資金的獎補投入,從小育大,百花齊放,以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

“一家企業的力量有限,只有更多企業參與進來,扶貧帶動面才會更大,效果也會更加明顯。”劉羽桐建議,大力發展藜麥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她希望國家在產業政策上給予更大支持,讓更多企業積極參與到藜麥扶貧產業之中,把藜麥產業做強做大,成為高海拔地區脫貧的支柱產業。對在民族地區發展藜麥特色扶貧產業的企業給予特殊的金融支持,保障產業穩定發展。

王阿呷同樣希望,加大農業產業發展支持力度。她建議延續和保持“對深度貧困地區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即報即審、審過即發’”“支持深度貧困地區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債務融資工具籌集資金,實行會費減半的優惠”等政策,鼓勵和引導大企業、大集團到涼山投資興業,幫助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把涼山作為新興特色林下中藥材種植、采集、研發、加工基地,給予特殊的政策和項目、資金支持。

克惹伍沙直言,鄉村產業扶貧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商品競爭力不強,產業可持續發展難度大?!氨热?,我鄉種植的反季節草莓,雖然口感不錯,但在品相、包裝上與外地草莓有較大差距,銷售渠道不廣,鮮果運輸困難。現在農村人口中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都是老人、婦女、兒童,資本積累少,缺乏再投入生產必要的基本資金,也缺乏產業經營管理能力”。因此,他建議:加大各類投入力度,脫貧摘帽后項目不減,投入不減;繼續推行消費扶貧各項政策,加強對農業專業合作社的指導;加強農業專業人才的定向培養,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專業隊伍;建立完善鄉村農特產品價格、營銷、保險等保護機制。

“縣鄉兩級缺乏農業科研機構和人員,農業特色產業全產業鏈技術人才支撐不足,制約產業發展。”王新強為此建議,扶持民族地區建立農產品研發平臺。國家層面設立科研專項基金,支持科研機構投入民族地區產業鏈條研發。通過稅費減免等鼓勵企業到民族地區發展特色產業。同時,分產業成立專家技術服務團隊,形成“國家科研團隊+市級專家團隊+縣級技術隊伍+鄉鎮農技隊伍+經營主體專業技術人員+產業扶貧指導員”六級技術服務體系。成立產業行業協會,充分發揮第三方社會化服務作用。

會議最后,全哲洙副主任說:“推動民族地區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需要各方面的關心支持。全國政協民宗委將一如既往地持續關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立足政協專門協商機構的性質定位,發揮專門委員會作用,繼續做好調研工作,繼續搭建各類協商議政平臺,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讓更多的有識之士關心關注、積極參與推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各族群眾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p>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產業 發展 脫貧 特色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 强奷乱码中文字幕熟无 | 亚洲五月天激情在线视频 | 特级黄国产片一级视频播放 | 最新国产乱视频伦在线 | 亚洲午夜成人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