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委員聲音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區政協主席石艷: 開拓履職盡責新路子干出基層政協新樣子
立足發揮人民政協“三個重要”作用,突出政治站位,突出工作創新,突出擔當作為,創新基層組織架構、創新協商民主機制、創新服務管理品牌。
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記者 齊波 攝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區政協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立足發揮人民政協“三個重要”作用,突出政治站位,突出工作創新,突出擔當作為,不斷開拓履職盡責新路子,努力干出基層政協新樣子。
一、 創新基層組織架構,打造有深度的履職陣地
一是明確政協基層組織“怎么建”。按照“不建機構建機制”思路,創新成立政協鄉(街)學習聯絡委員會和“同心圓”功能性黨支部、村(居)黨小組,各鄉(街)黨(工)委副書記為政協委員并兼任學習聯絡委員會主任和“同心圓”功能性黨支部書記,建立基層政協聯絡站,配齊聯絡員,健全了黨建和學習共同引領的履職運行機制。二是明確政協基層組織“干什么”。聚焦政協協商,創建鄉(街)學習聯絡委員會“463”工作流程,通過打造入戶走訪、網群平臺等4條委員聯系群眾渠道,開展“敲開你的門”入戶調查、“說出心里話”民情懇談會等6項委員履職主題活動,做實委員作業,完善了政協基層組織履職內容和程序。三是明確政協基層組織“怎么干”。開展“政協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指導鄉(街)制定年度協商計劃,建立專委會全員對口聯系鄉(街)學習聯絡委員會制度,制定政協各(鄉)街學習聯絡委員會以及“同心圓”功能性黨支部工作職責,落實主席會議聽取工作匯報制度,確保區、鄉(街)兩級協商計劃落地見效。
二、 創新協商民主機制,打造有廣度的履職平臺
一是“專”出協商民主特色。探索形成了“百姓點事、兩委提事、居民議事、與會決事、多元辦事、公眾評事”的城鄉社區協商“六事”工作機制,明晰“民事、民
議、民決”協商定位,解決了“誰來議”、
“議什么”、“怎么議”問題。二是“專”出民主監督質量。制定城鄉社區協商三年行動計劃,連續三年開展專項民主監督,實現全區40個村、社區協商民主全覆蓋。三是“專”出基層治理水平。積極搭建聯結基層群眾需求和政策服務供給的協商平臺,在“六事”工作機制基礎上,增加協商頻次、創新協商方式。推出“共商煩心事”基層協商品牌。
三、 創新服務管理品牌,打造有溫度的履職隊伍
一是搭建公益平臺。積極推進“政協委員進社區”活動,實現委員進社區履職全覆蓋。創新打造“委員社區講堂”、“我們+”委員公益服務品牌,委員品牌課程陸續在社區開講。二是拓展服務渠道。統籌全區資源,“點線面”布局委員個人、界別、區域“委員工作室”,推進各鄉(街)“委員之家”建設全覆蓋。設立“委員信箱”、開辟“委員有約”、提供委員專業服務等,拓寬委員與群眾溝通交流渠道。三是激發履職動能。堅持“三好三單”激勵導向,引導委員干好本職曬出行業業績單,當好委員亮出履職成效單,服務好發展拿出助推蚌山發展貢獻單。完善政協委員履職考核辦法和評先評優表彰制度,實行區政協、鄉(街)學聯委雙向履職年度考核,激發委員從被動履職向主動履職轉變,展現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與擔當。
編輯:劉乙潼
關鍵詞:履職 政協 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