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基諾山寨釀出優質百花蜜
“看,我們基諾山的云海美吧?”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黨委書記王超站在山坡高處,指著被一片片白云繚繞的洛特村委會普希村民小組山寨,高興地對記者說。
王超說,在基諾山還有一道鮮為人知的靚麗風景,那便是上海市松江區在資金、項目上對“直過民族”——人口較少的基諾族貧困群眾的幫扶。
2019年至今,松江區共幫扶基諾山鄉100萬元,用于開展蜜蜂養殖、村內排污三面溝、飲水保障項目、集體經濟等項目,松江區幫扶施行以來,各個項目的建設實實在在地解決了村民生活、生產、發展的各種難題,為村民辦了很多實事、好事。
地處基諾族鄉東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20多公里的洛特村,海拔1100米,雨量充沛,是一個典型的基諾族山寨。為增強致富能力,通過松江區等的幫扶,寨子里因地制宜發展起了蜜蜂養殖業。
養蜂產業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用工省、無污染、收益高、男女老少均能從事的特點,是精準脫貧、扶農致富的好項目。去年,經過前期調研,松江投入計劃外資金7萬元,為普希老寨購入了60個帶有種蜂的蜂箱和60個空蜂箱。
雖然基諾山鄉自然生態環境好,林業資源豐富,無工業污染,且花粉源類植物多,是難得的養蜂“天堂”,但歷史上基諾族人并沒有養蜂的傳統,因而對于這樣一個近在咫尺的致富手段渾然不知。他們剛開始怕蜜蜂蜇人,養了又怕蜜蜂飛走。
為了打消基諾族人對于養蜂的這些疑慮,駐地扶貧干部特地邀請了蜂蜜企業的養蜂專家到寨子里來培訓,手把手教村民養蜂。村民學會技術后,自行分蜂,半年內,能產蜜的蜂箱已經從60個擴展到了90個,每個蜂箱一年能產10公斤左右的蜂蜜。按市價,百花蜜1公斤至少能賣50元,一年村民們至少能夠賺45000元。小普希村民小組的會計劉春福,全家7口人,于2015年脫貧,2019年依靠茶葉和養蜂兩項產業,全家收入已達11萬元。看到養蜂能快速帶來高收入,不少村民也自發加入了養蜂致富的行列。今天的洛特村普希寨子,辛勤的蜜蜂們正在一排排錯落有致的蜂箱間飛來飛去,源源不斷地產出優質百花蜜。
近年來,上海市松江區在基諾族鄉連續投入幫扶資金,援建洛特村蜜蜂養殖、豬圈建設、人居環境改善項目等,引導村基諾族群眾發展產業,改善貧困村人居環境,促進貧困戶增產增收,小小的資金撬動了基諾山的產業發展,上海人的先進理念也帶動了基諾人思想轉變。2019年松江區共投入35萬元,項目涉及洛特村委會普希老寨與毛娥老寨兩個村小組、新司土村委會巴朵村小組,用于蜜蜂養殖、橡膠屯放池建設、生態養豬圈建設、排污溝蓋板建設、戶廁改建、婦女兒童之家建設、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建設。洛特村項目的建設優化了產業結構,增強了貧困村自我發展的能力,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提升了人居環境,實現了村容干凈整潔。
在松江區的幫扶下,山寨以前隨處可見的污水不見了,廁所直排現象改善了……昔日閉塞落后的村寨面貌煥然一新,這個從原始社會末期一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民族”,正大步邁向實現全面小康的新征程。
建檔立卡戶李沙白高興地說:“小黑江上的洛特大橋去年已經架通了,阿窩饒和毛娥老寨兩個村民小組的老百姓終于不用再走人行吊橋或者劃竹筏了,現在村里買小汽車的和建新房的家庭越來越多,我家也脫貧了,真是太感謝黨和政府了!”
(本報記者 任維東 曹繼軍)
關鍵詞:基諾山寨釀出優質百花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