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寄望浦東:新突破 新奇跡
我是一個在浦西長大的上海人。小時候對浦東的感覺就是一片片的寬闊農田,一排排的簡陋房屋,再加上一條條的鄉村公路,與浦東并沒有什么緣分。但是后來卻與浦東結下了廣且深的緣分,遠遠超出了自己當時的想象力。
第一次與浦東結緣,是在鄧小平親自倡導的浦東大開發時代。從1992年開始,當時正在德國學習經濟與法律專業的我,專題調研了正在熱氣騰騰起飛的浦東新區,并在此基礎上,撰寫了一篇學術論文,成為最早提出在中國建立自貿區的留學生之一。19年之后,中國第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浦東成立。
第二次與浦東結緣,是因為寶鋼是否要選擇浦東建立總部大樓。1995年,我結束了在德國的留學生涯,回到寶鋼,負責投資管理工作。當時寶鋼正在討論是在浦西成熟地段、還是在浦東拆遷地段建立中國總部大樓。經過多次現場考察和比較,最終將寶鋼總部建在了浦東大陸家嘴地區。2010年世博會后,又建設了一個新的寶鋼大廈,也是在浦東。
第三次與浦東結緣是在1999年,因為要在上海購房。當時我已經從德國派到中國西門子北京總部工作,聽說上海有購房退稅的政策,就趕到上海買了一套商品房。這次又是選擇在浦東,因為住房緊靠浦東世紀公園,生態和綠化環境跟歐洲比較接近。當時許多從國外回來的留學生都優先在浦西淮海路一帶買房子,我是極少數毫不猶豫在浦東置業的人。
有了前面三次,我與浦東的緣分越來越深,越來越廣。2002年,《同一首歌》欄目走進浦東,我被推選為世界500強企業高管和長期工作與生活在浦東的海外人士代表人物出席,并成功地策劃和主持了慶祝浦東開放12周年的專題節目,與跨國公司CEO們在東方明珠電視塔下聯袂亮相。
2001年,我從北京調到上海,負責西門子中國管理總部的籌建,工作地點就在船舶大廈-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區第一個寫字樓。2002年開始,在全球董事會的支持下,成立了西門子世博項目中心,任命我擔任總裁。我調動西門子的全球力量,全力支持中國申博和辦博。一個大型跨國公司與中國政府在世博事務上典范性成功合作的一段美麗佳話,從此在浦東大地上傳播開來。
2005年,在我的策劃和推動下,“西門子醫療亞洲科技園”正式落在浦東,成為我國第一個大型國際醫學園區。西門子醫療亞洲科技園成為西門子集團“承諾在未來幾年內在中國追加投資100億元人民幣”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2年,上海市張江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在浦東成立,我擔任執行總裁。
2013年,作為上海市政協常委和上海市張江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我給上海市委書記寫信,建議在浦東張江成立國際轉化醫學中心。第3天就得到批示。不久,上海市浦東新區生物產業行業協會、上海張江生物醫藥基地開發有限公司聯合浦東新區主要的轉化醫學領域企業和科研機構,以及上海市范圍內有關醫院和高校,正式成立了“上海市浦東新區轉化醫學聯盟”。該聯盟成立以來,有效推動了轉化醫學與整個生物醫藥產業的緊密合作,逐步實現了實驗室到臨床的無縫銜接。
2014年,上海長三角科技城(集團)有限公司在浦東成立。作為上海長三角科技城的聯合創始人和執行總裁,我們努力將八八戰略中的“北接上海”戰略付諸實施。
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對于與而立浦東有著30年不解之緣的我來說,多了一份特殊的親切感、歷史感和責任感。展望浦東的未來,我心潮澎湃,激動萬分。我堅信,在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壯闊征程上,浦東一定會創造出令世界驚訝的新突破和新奇跡。
(作者系上海市政協常委、上海市張江科技園發展有限公司常務總裁)
編輯:秦云
關鍵詞:浦東 中國 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