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資訊 法治時評 法治人物 法律速遞 盈科說法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首頁>法治>法治時評

法治的思維細節

2020年11月24日 09:49  |  作者:楊朝英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全面依法治國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有些思維上的細節也必須注意。

一是歷史感。九層之臺,起于壘土。法治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歷史過程。既要立足當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又要著眼長遠,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促進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長期性的制度保障。從國際視野看,沒有一個法治國家是一夜之間建成的。即便很多人常提的美國法治史,也是在經歷了200多年的多方博弈,才逐漸在黑人人權、少數族裔同權、婦女權利等方面有了長足進步,即便如此,眼前的美國大選演變成一場憲政危機的現實又提醒世人,法治過程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是文化感。法的本土化,一直是國際比較法學界熱門的議題。日本曾是西方法律界最優秀的學生。但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日本法學界就開始反思,很多移植過來的法律制度,已經出現了排異反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因此,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就要從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探索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時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夯實法治基礎。比如,中國傳統法制史中,刑事法律制度中有很多優秀的思想和制度,曾在全球領先數千年,即便在當代,也有極高的價值。其中,刑德兼顧、注重倫理的基本理念,在全球都有巨大影響力。我們無論在立法、司法還是執法中,都要注重繼承和發揚。

三是現實感。放眼全球,沒有任何兩個國家的治理體系是一樣的。所謂的法治結構,也沒有兩個國家是相同的。比如,歐洲大陸國家和英美的法治體系特點就有極大差異,因其特點不同而被分為大陸法系國家、英美法系國家。他們的治理體系和法治結構,都是植根于一國現實成長起來的。那些在二戰后被強行移植而建立起的所謂法治國家,現在很多則陷入了混亂之中。因此,中國的法治道路從中國根本國情和歷史任務出發,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黨的領導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國際國內環境越是復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越是繁重,越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鞏固執政地位、改善執政方式、提高執政能力,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總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加強理論思維,不斷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取得新成果,總結好、運用好黨關于新時代加強法治建設的思想理論成果,更好地指導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

編輯:何方

關鍵詞:法治 思維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十八禁激情在线观看视频 | 日本三级在线播放线观看视频 | 日本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 一本国产在线视频 | 日本又黄又潮娇喘是免费 | 亚洲人成电影手机在线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