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宏觀 金融 行業 國企 民企 人物 新資訊

首頁>經濟>宏觀

今年民企痛點堵點難點怎么辦

2021年01月22日 09:06  |  作者:莊聰生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初步核算,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015986億元,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而民營經濟在整個經濟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如果沒有民營企業的發展,就沒有整個經濟的穩定發展;如果沒有高質量的民營企業體系,就沒有現代產業體系,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就是支持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根據當前民營企業發展中面臨的痛點、堵點、難點和企業家的一些所思所憂所盼,談一些意見建議:

助企紓困政策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扶持政策應延續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中央出臺了8個方面90項政策措施,為市場主體減負4.3萬億元以上(減稅降費2.5萬億元,銀行業讓利1.5萬億元,物流降成本1300億元,減免電費1100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出現“量增、面擴、價降”的趨勢,5家大型銀行增速達到40%的要求。助企紓困政策有效對沖了實體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壓力,促進了經濟的整體復蘇與平穩運行。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沖擊和需求低迷,各個行業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特別是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持續負增長;去年企業虧損面和虧損額顯著擴大,虧損工業企業占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20%左右,虧損企業虧損額增長15%以上;中小企業經營壓力和脆弱性更大,去年注銷的小微企業數量創新高。應當說,經濟復蘇的力量依然來自超常規的紓困政策,且具有不穩定、不均衡、不確定特點。建議各有關部門按照“不急轉彎”的要求,對紓困政策舉措進行梳理,能夠延續的要盡量延續,防止政策懸崖帶來新風險。

繼續推動各級政府為企業“松綁解套”

現在不少行政審批事項少了,到政府部門辦事不用反復跑、來回跑了。但有些部門簡政放權仍存在“明放暗不放”“虛放實不放”;有些部門互為前置,讓審批形成“死循環”;有些地方“放而不松”,設置各種隱性約束。比如,有的以防風險為由“可批的不批”,有的碎片化管理造成重復審批,有的市場監管越位導致過度審批等。特別是投資項目審批中的環評、安評、消防等“各項評價”手續依然繁瑣,相關材料的準備、修改、申報時間長。有的機構改革后,審批程序更加繁瑣,如人防工程審批,過去僅需要住建局“蓋章”,現在需要住建局和行政審批局兩家“蓋章”,“最多跑一次”變成了“再多跑一趟”。安徽省開展“在辦理政務事項中,貴企業一般要跑幾次才可辦結”的調研時,32.6%的企業反映跑了2次,14.3%的企業反映跑了3~4次,還有3.2%的企業反映跑了5次以上。

切實解決第三方服務收費項目多費用高問題

現在行政性收費少了,但許多收費項目轉移到第三方機構,出現了“按下葫蘆浮起瓢”現象。比如,項目建設需要第三方機構出具安評、環評、職評等評估報告,另外還需要額外擔負評審費、專家費等。如天津一家企業進行乙醇汽油配送中心改造花費1000萬元,用于各種收費達152萬多元,占到投資總額的15%。不少企業普遍反映在擔保、審計、環評、公證、檢測等中介收費項目繁多、收費不合理,認為目前第三方收費規范的只占25.5%。

開展商業承兌匯票專項治理活動

許多大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濫用承兌匯票,成為大企業盤剝中小微企業的工具。如鹽城市針對幾十家小企業調查發現:一是任意擴大使用比例。大企業使用承兌匯票結算貸款的比例由過去的30%提升到90%,是原來的3倍以上,幾乎取代了現金支付。二是任意延長支付時限。到期支付時限由過去的3個月有的延長到一年期,是原來的4倍。三是任意擴張使用范圍。過去使用的承兌匯票一般是“銀票”,現在多為以大企業自身信用為基礎開具的“商票”,很難貼現、質押,缺乏流動性。目前,中小企業的毛利一般在10%~15%左右,但為了保證現金流持續,持承兌匯票向金融機構貼現的比例在85%~95%以上,相當于賺取的利潤被承兌匯票以貼現利息的形式被吞沒。建議開展商業承兌匯票專項治理活動,規范承兌匯票的使用,限制大型企業在結算款項時濫用承兌匯票。

(作者系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 

編輯:秦云

關鍵詞:民營經濟 民營企業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小早川 | 午夜影视在线播放免费人成 |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曰肥老太视频日本 | 有亚洲成影院ckck | 亚洲区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