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成長·導航
“精神上的收益是不可衡量的財富”
——訪北師大學生心理咨詢與服務中心專職咨詢師申子姣
教育在線:你們遇到的大學生心理問題通常是什么樣的?問題背后常見的原因是什么?
申子姣:現如今,大學生們的心理問題更加多元,我們中心按照來訪學生的預約原因和主要議題,將心理問題的類型劃分為15個方面,包括:學業(yè)問題、一般人際關系問題、情緒問題、感情問題、家庭關系問題、師生關系問題、職業(yè)生涯問題、自我提升、適應問題、飲食及睡眠問題、性相關問題、突發(fā)事件、心理危機、精神障礙以及其他問題。
從一線直觀的感受來看,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發(fā)生率和嚴重程度都是有所增加的,當然并不是所有出現心理困擾的學生都必須有心理咨詢師的幫助才能好轉。尤其是疫情高峰過后,學生返校后的嚴重心理問題好像更為突顯,處于抑郁狀態(tài),甚至有自殺意念的學生數量也相比以前更多了。很多高校都出現了心理咨詢供不應求的狀況。在北師大,我們專職的心理咨詢教師也需要承擔重度危機干預的工作。從接觸到的案例來看,每個抑郁的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如果排除了個人遺傳因素、生理因素的影響,單從誘發(fā)事件上進行大體上分類,我個人感覺主要有這么幾種:
第一類是遭遇了挫折,從而完全否定了自己的價值。比如重大考試失利,背后是覺得前途唯一出路被堵死了,未來沒有希望;保研失敗,覺得自己不再優(yōu)秀,淪為大學中的“二等公民”;戀愛挫折,發(fā)現自己投入整個身心去愛的那個人其實根本不那么在乎自己,覺得自己特別傻,心被掏空了,生活也不再有意義。這一類干預起來相對容易。
第二類是陷于原生家庭的困境,永遠無法滿足父母的期待,感覺生活無望。比如有女學生出生在嚴重重男輕女的家庭,父母對女兒的唯一期待就是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可以更好地為弟弟提供資源,作為女孩的個人價值始終無法被承認。還有的是男學生被賦予家族的重大期待,但因為種種原因沒辦法在同學當中維持好的排名、地位,進而擔心會讓家族失望。還有學生因為父母或家族的關系復雜,父母的一方或雙方長年為了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為了孩子過度付出,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感和愧疚感。這一類的干預通常配合家庭治療的效果更好。
第三類與價值觀的缺失有關,體驗不到生命的意義。有學生會在咨詢中大談死亡的價值與意義。因為一直在為別人為自己設定的目標而活,從理性思考的角度找不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蛘呷鄙倌撤N現實感,自己心中的理想主義的追求在現實中沒辦法得到滿足,又覺得靠一己之力無法改變現狀,對整個社會存在悲觀和失望的情緒。
另外,在實踐中也會發(fā)現,學生的原生家庭所處的社會經濟地位對于心理問題的改善也有比較大的影響。經濟基礎比較好的家庭,家長有條件給予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重新給予孩子想要的理解、接納,也有條件購買社會上提供的優(yōu)質家庭治療的服務。而經濟基礎較差的家庭,尤其是父母本身還在為生活奔波時,很難在孩子面臨精神困擾時給予支持,甚至無力承擔孩子就醫(yī)的醫(yī)藥費用。他們可能對孩子表現出更大的失望情緒,很難理解孩子的困擾,對心理疾病有更高的病恥感,給規(guī)律性的治療帶來阻礙。當學校老師聯系家長前來配合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時,有的家長先是斥責老師小題大做,拒不配合,反過來再斥責孩子不孝順,給家里添麻煩。這并不一定是他們真的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因為他們自己本身已經在為生活疲于奔命,實在沒有力氣去關注一個孩子精神上的需求。所以,如何更好地支持到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建設,是當前一個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
教育在線:學生們的問題多種多樣,咨詢師個人會不會被來訪學生的問題所困擾?
申子姣:這可能是新手咨詢師可能會遇到的壓力之一吧。一個足夠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一定能夠劃分開咨詢工作與生活的界限,在咨詢室里,可以放下自己其他的工作和情緒,全身心地關注到來訪的學生,而走出咨詢室,就要把咨詢室里發(fā)生的事留在里面,出來只做自己。如果一個咨詢師常常被來訪學生的情緒所影響,在平時的工作中也常會擔憂學生的情況,那說明他需要專業(yè)的督導支持才能更好地幫助到這個學生,或者需要尋求個人體驗,解決自身未能處理好的情結,獲得自我成長。同時還需要接受進一步的培訓,提升專業(yè)水平。
教育在線:那對您這樣從業(yè)已經多年、經驗豐富的咨詢師來說,在工作中有遇到壓力巨大的時候嗎?
申子姣:嗯,整體上我們的工作壓力還是比較大的,畢竟我們手上的案例通常會比較重,也經常需要與醫(yī)生、院系的副書記、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導師、學生干部等多方面的人員相互協(xié)作,才能更好地幫助到這些學生。我最大的壓力可能來源于這么幾個方面:一是因為心理咨詢中心的空間資源和人力資源有限,能夠提供的咨詢服務常常供不應求,大部分高校都要求沒有危機風險的學生只能咨詢6到8次,如何在這么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幫助到那些問題比較嚴重的學生,其實是非常大的挑戰(zhàn),有時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卻不得不只陪他們先走這一小段,邀請他們下個學期再來,難免會留下遺憾。二是遇到有危機風險的學生會有比較大的壓力,畢竟是人命關天的事,會擔心自己的評估不夠準確,干預不夠精準,更擔心自己手上的學生真的出事。在這個過程中,與學校各單位和家長的協(xié)調聯動過程常會遇到挑戰(zhàn)。心理咨詢是一個非常專業(yè)的工作,需要符合精神衛(wèi)生法的基本要求,還需要符合《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工作倫理守則》的規(guī)定,必須尊重學生的隱私,以來訪學生的福祉為第一要義。只有當來訪的學生有實施危害自己、危害他人或危害社會的行為或者其他法律要求披露的情況時,才能以最低的限度披露學生的心理狀況。當咨詢關系的維持、學生管理要求在學生生命安全層面產生沖突時,咨詢師的工作就會變得很有壓力,需要足夠的經驗和智慧才能化解難題。
教育在線:我了解到,在心理咨詢師行業(yè),“職業(yè)倦怠”這個詞匯是經常被提及的。在高校中工作的心理咨詢師有這方面的困擾嗎?如果有的話,可能是哪些方面的呢?
申子姣:我想每個咨詢師可能都會有過自我懷疑和退縮的想法吧??恳患褐o法有效地幫助到那些深陷困境的來訪學生,難免會體驗到極大的挫敗和內疚感。但我個人而言,作為北師大的專職心理教師,我們得到了學校領導和主管部門領導的大力支持,擁有比較豐富的專業(yè)成長機會,還能各自負責一塊自己喜歡和擅長的專業(yè)工作,同事之間相互理解支持,總體幸福感還是很強的。當然,我了解到也有一些高校的咨詢師可能缺乏足夠的專業(yè)培訓機會,會被安排許多與專業(yè)無關的行政工作,無法與學生維持相對純粹的咨詢關系,在這種環(huán)境中,心理咨詢師自己可能都無法維持一個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咨詢的效果也一定會有所折扣,專業(yè)性身份常常無法得到更好的尊重和保護。
教育在線:不斷地自我提升是心理咨詢師保持“職業(yè)生命力”必不可少的過程。在高校中的心理咨詢師是否有自我提升的更多保障呢?
申子姣:這個其實還是看學校的支持,不同學校的情況可能還是不同的。比如我所在的學校為我們中心設置了專門的培訓經費,基本能滿足我們對培訓的需求。去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線下培訓停辦,培訓經費還能有一些結余。中心也會組織內部成員進行案例研討,或者邀請行業(yè)內的大咖定期進行團體的案例督導。在督導中,由一名咨詢師匯報咨詢工作中收集到的基本信息,對來訪學生的問題進行“個案概念化”,即結合理論分析問題形成和維持的原因,同時匯報主要的咨詢過程,由督導師帶領在場的專業(yè)人員共同從不同角度理解來訪學生的內在世界,形成更有針對性的咨詢干預方案。這就相當于一個更有經驗的咨詢師,帶領一群咨詢師,幫助報告案例的咨詢師集體會診,從而解決來訪學生的問題。當然,這里要強調一點,報告督導是需要征得學生同意的,而且在督導過程中,咨詢師也要注意保護學生的隱私,不能提及任何能讓其他人識別的具體是誰的個人信息。
教育在線:想問您一個生存的現實問題,我經常會看到關于心理咨詢師金錢壓力的報道,不知道在高校工作的咨詢師情況是怎么樣的?
申子姣:這是個大家都關心的問題。我們圈里有一個段子,大概能體現學咨詢有多“燒錢”。這個段子是說,有一位咨詢師中了20萬元的大獎,主持人問他這些錢打算怎么花,他表示要先把培訓費給還了,主持人又追問“那剩下的呢?”這位咨詢師仰天長嘆,“剩下的,剩下的再慢慢還唄!”高校正式編制內的教師還好,大家每個月都有穩(wěn)定的工資,還可以免費參加不少高水平的培訓與督導。
教育在線:你們的獲得感主要來自什么?
申子姣:相比金錢的收益,精神上的收益是不可衡量的一筆巨大財富??吹阶约簬椭^的學生真的過得更幸福更自在,本身就是一件極為幸福的事??!即便危機干預里再難,中間的過程再糾結,但是,當一個大學生在自己的陪伴和幫助下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會很有成就感!最重要的是,表面上看,我們一直在幫助別人,但實際上,在咨詢中我們常常被學生的生命力量所感動,體驗到那種真正與一個生命相互理解的感受,他們還可以幫助我們照見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種獲得感,與金錢無關,而是因為我們有機會影響到一批學生的生命,尤其是在北師大這個未來教師的搖籃,我們對學生的積極影響借由那些未來的教師得以傳遞得更廣、更遠,我就覺得又對這個社會作出了自己的貢獻。能通過做自己擅長又喜歡的事情,對社會有所貢獻,這得多幸福??!
教育在線:感謝申老師的分享。兩會即開,您是否有建議為高校中的心理咨詢工作者呼吁?
申子姣:我希望大家可以認識到心理咨詢是一項專業(yè)工作,與其他工作很不一樣的是,咨詢師本身就是做好這項工作的最重要的工具,所以,除了專業(yè)技能之外,咨詢師自身的健康感和幸福感對工作績效的影響極大?,F實中,不少高校的心理咨詢中心教師工作的專業(yè)性和重要性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視,咨詢師常需要花大量的精力去應對非專業(yè)的行政工作,咨詢師在培訓、督導和個人成長方面得到的資源也嚴重不足。我想首先呼吁高校領導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尊重心理咨詢的專業(yè)倫理,尊重心理咨詢中心的專業(yè)意見,才能有助于心理咨詢中心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守好底線。其次,如果有可能,希望高??梢越o咨詢師專設一個績效評估的方案,體現咨詢工作的價值,同時給予心理咨詢師一些自由時間,這樣咨詢師才有機會進行案例回顧、分析和總結,更好地提升專業(yè)技能、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咨詢 學生 心理咨詢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