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熱點背后
天津人民慶祝新中國第一個勞動節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將5月1日國際勞動節定為法定節日,全國放假一天。1950年5月1日,中國人民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個勞動節,各地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慶祝活動。作為我國工業城市的天津,也以集會、游行、報紙出專號等形式熱烈慶祝這一意義非凡的節日。
1950年5月1日,天津人民群眾舉行了盛大集會和游行,紀念國際勞動節。
舉行盛大集會
1950年5月1日早上五六點鐘,天津的大街小巷就響起了鑼鼓聲,全市各行各業勞動者5萬多人從四面八方匯集到民園體育廣場,“偌大的體育廣場里頓時變成了人海、紅旗的海,鑼鼓聲和歌聲,像海洋風嘯和波濤,響徹云霄,象征著勞動人民的團結,顯示著勞動人民的力量”。
上午10時,慶祝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大會正式開始。軍樂隊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和《國際歌》,現場民眾隨著齊聲歌唱。天津市委副書記、市總工會主席黃火青致辭。他號召全市工人繼承光榮的斗爭傳統,展開大生產競賽,鞏固我們的勝利。
市長黃敬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豪情滿懷地說:“今天紀念五一勞動節,我們特別感到興奮和快樂。因為我們看到我們天津工人在解放一年多來,偉大的創造和成績,我們看到我們工人階級的覺悟已經大大提高了,已經組織得更強壯了!”同時,黃敬指出當前還面臨的一些困難,并指出:“這些困難和痛苦,是暫時的,是可以克服的。”黃敬號召全市人民勇敢地擔當起五大任務,他提出:“在今天五一節,我們應該正確的認識我們當前困難,和想出克服困難的辦法,把我們工人階級應該擔當的任務擔當起來。”五大任務是:一、繼續支援人民解放軍解放尚被國民黨反動派盤踞的國土;二、“展開生產大競賽運動,努力生產,提高數量質量,減少浪費,更重要的是在生產運動當中,全體工人、工程師、職員團結一致,發揮工人階級的創造性與積極性,開動腦筋、想辦法、出主意,從生產競賽運動中,改革我們公營工廠中的舊的不合理的制度,建立新的科學化的合理制度,以掃除障礙,求得生產的更進一步的提高與發展。在私營企業中的職工,本著勞資兩利的原則,繼續發揮主動的精神,團結資方進行協商會議,找出辦法。勞資兩利,搞好生產,克服困難,渡過難關。工廠和工會干部,要力求克服工作中的不深入和官僚主義作風,在工人中的積極分子和黨員團員中,應該密切的團結和聯系群眾,和大家在一起搞好生產”;三、“救濟失業工人。除政府救濟外,同時也要求工商業家和在業工人捐出一部錢來,作為救濟失業的基金。在業工人應發揮友愛互助的精神幫助失業的弟兄”;四、“努力學習政治文化技術,使我們能更提高一步,以便擔負將來更巨大的國家建設任務”;五、“發揚國際主義的精神學習蘇聯的經濟,鞏固和蘇聯以及東歐各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友誼,以保衛遠東和世界的和平”。
天津市一等生產勞模張德安、王家珍和市總工會女工部部長丁一等也在大會上先后發言。大會還發起通過了開展要求禁止原子戰爭的簽名運動,并決議成立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天津分會。
舉辦游行慶祝活動
紀念大會結束后,參會者分4路在市內游行,隆重慶祝新中國第一個五一勞動節。游行隊伍以高舉國旗,毛主席、朱德總司令及馬恩列斯的巨幅畫像為先導,打著各色彩綢旗幡、巨像標語,接著是秧歌隊、腰鼓隊和宣傳車,在嘹亮的歌聲與鑼鼓聲中井然有序地前進,展示出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在游行中,許多工廠的工人舉著各式各樣的統計圖表,上面記載著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生產成績和今后的工作計劃,“以勞動和創造的具體行動來紀念五一勞動節”,并借此表達“準備以更加巨大的生產成就,為祖國獻禮”的強烈愿望。值得一提的是,紡織機械二廠的工人游行隊伍頗具特色——他們裝扮成“原始人”,滿身涂黑,披著樹皮,拿著石槌、椰子等,胸前懸掛著“勞動創造世界”的字樣。隊伍所到之處,觀眾夾道觀看。游行活動持續到晚上才結束。
夜幕降臨時,工廠、機關、學校都紛紛舉行慶祝晚會,繼續歡度著這個屬于自己的節日。天津市音樂工作團、群眾劇團、各區人民文化館等文藝團體,上演歌劇、話劇、舞蹈、幻燈等豐富多彩的節目,很多地方還舉行了各種球類友誼比賽,工會歌詠隊也走上街頭,工廠、街道都張貼出工人們編寫的墻報和圖畫,以喜聞樂見的形式為群眾紀念慶祝五一勞動節助興。
新聞媒體推出
“五一節宣傳專號”
1950年5月1日,這一天,天津各新聞媒體也紛紛增加版面,推出各種精彩紛呈的“五一節宣傳專號”,從不同的角度宣傳新中國第一個五一勞動節的意義,倡導勞動最光榮的理念。這其中,民營報紙《進步日報》的版面安排頗具創意,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進步日報》是由天津原《大公報》轉變而來,于1949年2月27日在天津創刊。它是解放區第一張民營報紙,也是當時解放區唯一的一家民營報紙,面向全國發行。5月1日,《進步日報》經過精心策劃,增加到10個版面,以多方位、多層次的方式為讀者解讀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五一勞動節。
《進步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劉少奇《在北京慶祝五一勞動節干部大會上的演說》,并刊登了新聞《五一勞動節慶祝大會今晨在民園盛大舉行》《首都五一前夕充滿歡樂氣氛》《慶祝五一勞動節,電臺今播特別節目》《蘇聯人民慶祝五一 紅場將舉行閱兵》等有關五一勞動節的新聞和“全世界工人階級聯合起來,為持久和平與人民民主而斗爭”的五一口號。
《進步日報》還用較大篇幅刊登了社論《認識今年的五一》,向讀者闡述了紀念五一勞動節的重大意義。文章指出:“今年的五一節,對于中國更是具有非常意義的。中國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團結了全國人民,經過了將近三十年的英勇斗爭,這是獲得全國解放勝利后的第一個五一節日。也是中國工人階級與全國人民相互團結一致,共同克服暫時困難,鞏固已得勝利果實的日子。”社論回顧了新中國成立后發生的變化和取得的輝煌成就,也提及了暫時存在的困難,并提出,“只要團結互助,一定能夠渡過難關,并開拓光輝燦爛的前途”。
第四版以后為結合形勢對天津市五一勞動節紀念相關活動的報道。第四版是介紹“本市私營工廠職工舉行座談會”的專版,報道了參加座談人員的發言內容,著重提及了廣大職工協助資方發展生產、共克時艱的情況。第五版為天津工業企業、商家公司為慶祝五一勞動節加緊生產、開展讓利推銷活動的報道。第六版為“迎接紅五月,慶祝勞動節”職工美術作品展覽特輯。第七版是專版,重點介紹了天津市工人文工團演出多幕話劇《不是蟬》的盛況和劇評。《不是蟬》是由石家莊市鐵路工人魏連珍創作的多幕話劇,講述的是解放初期石家莊鐵路工人“促先進、幫后進,齊心協力進行勞動競賽”的故事。在北京演出后,引起很大轟動。當時流行這樣一句話:“農民看《白毛女》,工人看《不是蟬》。”第八版詳細介紹了五一勞動節的來歷和意義以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勞動人民以開展勞動競賽來紀念五一節的盛況。第九版是《生活》副刊,專門編輯了一期“五一文娛專輯”,刊登了歌曲《五月之歌》等和慶祝五一勞動節相關的文藝作品。第十版為特輯,介紹了上海廣大工人群眾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協助私營廠商克服困難的先進經驗。
(作者單位: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區委宣傳部)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五一勞動節 慶祝 新中國 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