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評論
有一些“說唱”值得你去愛
本報記者 徐金玉
說唱,爭議和熱愛,如同它的一體兩面。
有人說它“非主流”,有人吐槽它“上不了臺面”,但如何看待說唱才客觀?可能與說唱“零距離”的年輕人最有話語權。歷時一周,記者與多位“90后”“00后”攀談,在嗶哩嗶哩、知乎、微博等平臺上查閱資訊,觀看了三季熱門說唱綜藝,在交錯的信息流中,記者聆聽到了不少風格多樣、充滿正能量的中國新說唱。而這樣的說唱正成為一些年輕人自我表達的方式,成為他們日常休閑生活中的精神補養。
記者從走訪的年輕人中選取3位,一起來聽他們講講心中對說唱的熱愛。
UP主:說唱出我的態度
“父親揶揄道‘原來我早就不是你的偶像’,我抬起頭挖苦他如今身材有些走樣,他笑了笑突然接通電話,我沒能叫住他,那份滿分試卷就留在手上……”
略帶沙啞的說唱漸起,歌曲開頭似乎已埋下悲傷的伏筆。
“突然間他們說要讓我‘做好心理準備’,但我不信,那段話把我身軀擊打得飄忽不定,我終于感受到了那種粉末的毒性……我跑下樓梯再跑出教學樓、跑過了操場還跑出校門口,我要跑出這個世界向那里靠近,對他說我在報警,快將我抱緊……”
5月12日,嗶哩嗶哩短視頻平臺上,網名“因你而在的夢”UP主(網友稱其“夢哥”)的說唱作品里,平實又無助的吶喊,對噩耗難以置信的情緒,混雜在背景音里的哭聲,一時間不知道攻破了多少人的心房。
僅僅13個小時過去,“夢哥”這則3分44秒的短視頻,已累計有18.9萬人次觀看,并有2.5萬人次點贊。彈幕上,一行行這樣的留言滑過:“淚目”“致敬緝毒警察”“爸爸,我永遠的偶像”……
偶像,近日已然成為社會熱詞:粉絲為了偶像狂買牛奶、某綜藝因“倒奶事件”停播,現在后續新聞又來了,粉絲為參賽的某位偶像辱罵緝毒警察。而“夢哥”這位擁有22.4萬粉絲的UP主,正是用自己最熟悉、同齡人最歡迎的音樂形式——說唱,把一位緝毒警察父親的動人事跡唱出來,以兒子的視角,告誡同齡人勇敢的父親應該是我們最高大的偶像。
“因為我有朋友和親戚從事公安工作,說起有粉絲為了所謂的偶像居然辱罵緝毒警察,他們無一例外地表達了自己的憤怒。所以我想,也許以第一人稱視角去還原正義,更加適合該主題。”“夢哥”說,寫到后來,他自己都忍不住落淚。緝毒警察是真正的偶像,傳遞的正是榜樣的力量。
有網友留言,“3分44秒的歌曲有頭有尾,像是一部高濃縮的電影,有味道且不失深意。”“我清楚地感受到了音樂藝術沖擊的力量,尤其是這種共鳴和思考同時產生,比起音樂人,我更愿意說這是藝術里的鳴鐘人。”“UP主才華滿滿,為時代和社會發聲,傳達正確三觀,代表了年輕一代的聲音。”
不知從何時起,說唱承載著“夢哥”的所思所想,成為他發表社會觀點的麥克風。實際上,和他一樣洞察社會、懷揣夢想的年輕“唱作”人還有很多,他們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時,為一線救護人員創作;在四川涼山發生森林大火后,以說唱致敬消防員;在新疆棉花事件發生時,第一時間使出自己的說唱“殺手锏”……
他們正在用這種無形的音樂力量,說唱著新一代年輕人正義、有骨氣的生活態度,熨燙著同齡人青春昂揚的心。
創作者:在說唱中尋找自由
“我們是誰,我們是誰,我們是新的不是邊緣媒體,我們是誰,我們是誰,最美的畫都在宣傳每筆,要碰到天、碰得到,永遠都在陰云頂上。社辦是安心的港灣,策劃外聯秘書和新聞影像……”
歡快的節奏、無厘頭的風格、多變的flow(說唱時咬文嚼字的方式以及每個音節發音的方式或特點),這首《早安文藝人》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大一金融系學生柴子約最為滿意的說唱作品。
去年,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無冬”晚會上,其作為暖場視頻一經播放,便瞬間點“燃”現場。這個燙著卷發、戴著黑框眼鏡的男生,也成為同學們眼中酷帥的“rap star”(說唱明星)。
“我從高一時開始喜歡說唱,它給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自由和包容。我想寫什么樣的主題和內容都可以,說唱這種音樂形式都能很好地詮釋和駕馭。”柴子約說,說唱帶給他的快樂和自在難以言喻,也是從那時起,這個小小少年從一位傾聽者變成了“唱作”人,只要一有靈感,便會伏案創作,將或細膩或熾烈的感情、生活、經歷融進說唱中。
“《早安文藝人》唱的就是我們社聯文藝部的真實生活,所以寫起來非常順手,一天半就完成了。”柴子約說,說唱創作同樣是熟能生巧,寫得越多越有感覺,打開的“唱作”世界更廣袤,韻腳和folw的把控會更自然,整首歌聽起來也會更為連貫,節奏卡拍也會更為精準。
“我現在手里又多了幾首寫好還沒錄制的說唱,等暑假一到,我就要好好‘燥’起來!”柴子約說。
發燒友:中國說唱有內容
《烈火戰馬》《長河》《華夏》……打開“00后”趙子衿的音樂軟件,說唱音樂的歌單可以一串拉到底,不用說,這絕對是位說唱音樂的發燒友。
可若回溯到數月前,趙子衿不僅是位聽眾“小白”,甚至對說唱還有些反感。
“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樣,認為我們國家的說唱相對刻板:音樂比較鬧,沒有‘營養’,上不了臺面。但一旦我們沉浸地去了解,就會發覺這是一種偏見和誤解,中國說唱自有它的魅力和珍貴之處。”
近些年來,中國說唱文化日漸興盛,開始有了地域之分:重慶、成都、長沙、北京等地,已出現不少頗具實力和特色的說唱廠牌;有了流派之分:有的旋律奇幻詭異;有的以電子調音見長,空間感十足;有的屬于硬核說唱,又“燃”又“燥”;有的則是快嘴式炫技,嘴上功夫十分了得……“來自天南地北的說唱歌手各有所長,單是各風格間的轉換、flow的差異、節奏的變幻,就讓人為之贊嘆。但這還并非說唱最吸引我的地方,最打動我的是它的內容,是說唱歌手的人生態度和人生經歷。”趙子衿說,說唱源自歐美,是個地道的“舶來品”,在當下中國音樂市場屬于小眾文化。正因如此,許多說唱歌手都承受著生計壓力。“有的歌手從幫別人搬鋼材、干苦力,到學說唱、做主播,一步步打比賽走到今天,是一個平凡的中國人為夢想而打拼、堅持的故事,是最為樸實又動人的精神品質。我時常能在他們的歌詞中找到人生的共鳴,看到向上的、積極的力量。”
而這樣的中國說唱,不再囿于模仿西方的窠臼,而是注入了更多鮮活的思想和創意,說唱界已漸漸掀起了中國風。
“他們在音樂中運用民族樂器,在唱詞和唱腔上融入傳統文化,為說唱注入了中國魂,已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說唱了解傳統文化。”趙子衿說,方言說唱也是當前的新流行,以“勒是霧都”為標簽的重慶說唱已在圈內很受歡迎,聽眾不僅對重慶心生向往之意,更看到了一座城市帶給說唱歌手的文化印記。“更可貴的是,這些說唱歌手的歌詞雖然簡單直接,但在大是大非上都很堅持正確立場,對年輕人的價值觀進行正能量的引導。我也關注到,他們正在努力與世界接軌,發揚中國說唱藝術,傳播中國文化,這一點是很可貴的,也是我很敬佩的。”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中國 年輕人 偶像 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