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20》《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20》發布
人民政協網北京7月15日電(記者 王菡娟)7月14日,電力規劃設計總院(下稱電規總院)在京發布《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20》(下稱《能源報告》)、《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20》(下稱《電力報告》)。兩份報告對“十三五”時期能源、電力發展進行了回顧,對“十四五”能源、電力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能源報告》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積極推進能源消費革命,落實了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年均增速控制在3%以內,以較低的增速保障了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生福祉改善。
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我國電力工業發展持續向好。《電力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全社會用電量達到7.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1%,人均用電量約5357千瓦時,“十三五”期間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速5.7%;全國發電裝機突破22億千瓦,人均裝機約1.55千瓦,“十三五”期間年均新增裝機1.35億千瓦。到2020年,西電東送規模達2.7億千瓦,電力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持續提升。
電網方面,截至2020年底,全國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79.4萬公里,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45.2億千伏安,電網覆蓋范圍世界領先,跨區輸電能力大幅提升,電網安全運行水平和供電可靠性位居世界前列。
《電力報告》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電力裝機結構持續優化,電力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截至2020年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9%,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非化石能源裝機達到9.8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5%;水電(含抽蓄)裝機達到3.7億千瓦;風電、太陽能合計裝機達5.3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超過2700萬千瓦,均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能源報告》提出,“十四五”期間,應重點做好七方面工作。一是繼續做好能源消費總量、消費強度的“雙控”,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二是多措并舉保障能源安全,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建設多輪驅動的能源安全體系,發揮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三是大力提升能源綠色清潔程度,促進煤炭消費比重進一步降低,穩步提升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的消費比重,充分釋放可再生能源消納空間。四是優化能源開發布局,大力發展西部清潔能源基地,加強中東部地區分布式光伏、核電和海上風電布局,優化跨省區能源輸送。五是推進能源創新發展,推進信息通信與能源技術加速融合,構建智慧能源系統,推進儲能、氫能等新模式新業態應用示范和產業化發展。六是提高能源民生服務服務水平,繼續擴大清潔取暖范圍,推動電動汽車及配套基礎設施快速發展,開展民生綜合能源服務。七是完善能源體制機制,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健全清潔能源消納長效機制,完善儲能、氫能等發展的相關支持政策。
《電力報告》預測,預計未來三年,風電發展有望在“十三五”平均水平基礎上進一步提速,隨著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等集約化開發項目與海上風電的加快推進實施,全國年均新增規模有望達到3000至5000萬千瓦的較高水平。在風電快速發展的同時,需要關注中東部和南方地區的土地與環保受限因素,以及重點地區的消納問題,保障項目合理利用率。
與風電相比,光伏發電建設周期短,資金投入量相對較低,具備開發潛力的區域分布較廣,但是對土地的需求較大,在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受到相對較大的制約。未來三年,考慮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受到的土地、生態環保等因素制約,集中式光伏電站開發布局預計延續以三北地區為主,分布式光伏發展將成為中東部和南方地區的重要選擇。
會議期間,電規總院部分專家針對“未來五年電力供需形勢展望”“‘十四五’新能源消納形勢與措施建議”“碳市場對電力市場的影響及行業應對”“‘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趨勢分析”“城市能源低碳轉型發展實踐”等五大行業關注的焦點問題,分享了研究成果和觀點。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20 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