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熱點背后 政協歷史 奇聞軼事 軍事歷史 口述歷史

首頁>春秋>熱點背后

李可染與《放牧圖》

2021年08月05日 10:53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李可染與《放牧圖》_副本

李可染 放牧圖 56.5cm×48.5cm 1957年

盛鳴

作為中國國家畫院成立4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的開篇展,在中國國家畫院明德樓國風堂開幕的“李可染藝術研究展、歷史文獻展”展示了此前很少展出的中國國家畫院首任院長李可染不同創作階段的精品力作57件,同時又將李可染晚年的畫室“師牛堂”完整復原呈現。

作為當代中國畫創作的一位領跑者、20世紀中國美術的一座高峰,也是中國國家畫院的先驅,李可染先生一生在創作實踐、理論研究、教育教學等多個領域成就卓著,他一生倡導以“大天才”下“笨功夫”,“深于思、精于勤”并身體力行之,一生致力于在傳統中不斷探求變革,在變革中不斷發展傳統。

李可染先生的創作除山水、人物外,牧牛圖是他最喜愛的題材之一,他對于牛的喜愛是顯而易見的,這不僅是因為牧童歸牛最具牧歌情調,為李可染所喜愛,也是李可染先生對于牛的品格的喜愛和尊重。

李可染對于牛曾經寫下過這樣的題跋:“牛也,力大無窮,俯首孺子而不逞強。終生勞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純良溫馴,時亦強犟,穩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無華,氣宇軒昂,吾崇其性,愛其形,故屢屢不厭寫之。”在他的筆下,牛的憨厚、耐勞、溫順、強犟,代表了普通中國人的精神品格,因此,李可染畫牛總是飽蘸濃墨,用筆厚重緩慢,墨色力透紙背,極具筆墨深度。

從繪畫語言上來說,李可染先生的牛在筆墨上與其山水一脈相承,其用筆緩重,其用墨深厚,或行或臥,或仰首或低頭,或回望或遠眺,樹下、水中、路邊,無不姿態生動自然,充滿生活氣息。在表現上也特別注意牛的神態和姿態,使之充滿憨厚質樸的氣質。

早在20世紀40年代,李可染先生就常常去觀察住所附近的牧童和水牛。一直到晚年,他一直保持著觀察這一最常見的農村景象的習慣,為其創作提供了無窮的源泉。

1957年,李可染先生創作了《放牧圖》,在這幅畫中,李可染用濃墨勾出牛的結構,再用濃淡不一的墨色暈染牛的腹部和背部,牧童以單線勾勒,留白與墨色渾厚的老牛形成有趣的對比。從這幅畫中可以看出,李可染先生的牧牛圖以簡取勝,以濃淡的鮮明對比造成畫面上的清新自然的感覺。這一創作方式在其他的相同題材中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榕蔭放牧圖》,牧牛和牧童的畫法幾乎與《放牧圖》一樣,但畫面又截然不同,在密林和牧童水牛之間,李可染先生通過留白的方式來構建畫面,近處濃墨畫就牧牛和牧童,在濃淡上形成變化,使畫面上下部分既有“氣”的聯系,又保證了畫面的空間。

李可染的“牧牛圖”在他的作品中占據了很大的比重,比如《柳塘牧牛圖》《放牛圖》《浴牛圖》《牧牛圖》《柳塘放牧圖》《清涼境》《柳塘渡牛圖》《忽聞蟋蟀鳴》《牛背閑話圖》等。在這類作品中,畫家巧妙使用留白,用濃墨寫就牧牛,畫出茂林山石,留出大片空白作水面,充分利用了“計白當黑”的傳統創作技巧。

李可染先生的牧牛題材作品,充分體現出中國傳統繪畫的特質和智慧。在這“實里求虛,虛中求實”的矛盾原則中,尋求黑白、虛實之間的對比和相互映襯,建構簡約而不簡單的藝術空間,在實與虛、顯與隱、有限與無限的高度統一中,獲得畫面的無窮之趣、不盡之意。

李可染先生筆下的牧牛系列作品不僅表現了其對于民間牧歌情調的向往和牛品格的喜愛,而且,在這些作品中,筆墨語言的醇厚深邃與計白當黑的巧妙章法,開拓了畫牛題材的新意境。

(作者單位:中國國家畫院)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放牧圖 李可染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激情综合五月天在线观看 | 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看 |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伊久线香蕉观新综合在线动漫 | 在线二区人妖系列 |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动漫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