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財政資金助力中小企業科技創新需精準
進入新時代,科技創新已成為引領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日前,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本質是為了創造出新的技術知識,以及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在民營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創新能力缺乏和資本不足成為其面臨的主要問題。創新研發項目往往具有高投入、投資周期長、風險高等特點。
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產出物的不確定性、信息不對稱,民營中小企業相比大企業難以獲得資本;另一方面,則是在科技創新的過程中,資金鏈一旦中斷會造成嚴重的損失。因此,需要財政資金精準支持民營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促進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功效。
首先,需要調整財政資金精準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結構。
與大規模企業相比,民營中小企業在科技創新過程中接受的直接財政資金支持金額較小,但由于其規模小、成本高,進行研發活動的積極性較強,中小企業更偏好進行實驗發展領域研究,改進生產技術效率。所以,政府在調整財政資金支持對象結構時,還應注重企業規模大小,適當減少對規模以上企業的財政支持力度,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支持力度。
特別要關注中型企業對財政資金支持政策的獲得感,因為中型企業很難達到大型企業獲得財政資金支持的標準,一些中型企業由小企業迅速發展起來,享受小企業財政資金支持不久,不能重新享受財政資金支持,可見快速發展的中型企業科技創新急需財政資金的“雪中送炭”。
因此,需要牢牢把握民營企業發展的成長周期,調整財政資金精準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結構,專門制定財政資金精準支持中型企業科技創新政策。
其次,設立相關的專項資金精準支持民營中小企業科技創新。
財政支出是支持民營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主要手段,而專項資金是財政支出的主要方式。所謂專項資金,顧名思義具有專項性。專項資金支持對象可集中在民營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支持產業可以聚焦在高精尖等新興產業,支持政策制定需要更精準。
例如,支持政策上實施“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劃”,為中小企業提供經費補助,設立“天使投資”基金,為中小企業提供低利息或免息的貸款。
專項資金具有使用方式比較靈活、執行迅速、調整方便等優點,但是專項資金具有很強的行業限制和技術限制,并且資金規模有限,能夠獲得支持的企業數量相對于龐大的民營中小企業群體而言十分有限。
因此,需要量大面廣的激勵政策供應,增加專項資金支持的項目,擴大專項資金規模,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讓民營中小企業從政策中增強獲得感。
最后,政府通過制定專利保險保費補貼資金管理制度,促進保險業務為民營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服務。
為促進民營中小企業進行自主創新,同時降低企業創新帶來的風險,財政資金通過對符合條件的民營中小企業直接補貼,鼓勵企業購買專利保險;同時,開啟“銀保企”的貸款模式,給予參與小額貸款保證保險業務的銀行和保險機構一定的獎勵,鼓勵和吸引相關機構支持民營中小企業科技創新。
綜上所述,財政資金精準支持民營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夠增強民營中小企業政策獲得感,緩解由市場和制度所帶來的民營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困境,提高民營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積極性,從而有效提升民營企業技術創新水平。
(作者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小企業 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