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成果發布
“濕地”調整為一級地類人民政協網北京8月27日電(記者 高志民)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自然資源部、國家統計局26日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基于生態文明建設需要,“三調”將“濕地”調整為與耕地、園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并列的一級地類。“三調”結果顯示,10年間,生態功能較強的林地、草地、濕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地類合計凈增加了2.6億畝,生態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
據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廣華介紹,全國有2.29億畝耕地流向林地、草地、濕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生態功能較強的地類,而又有2.17億畝上述地類流向耕地,反映出生態建設格局在局部地區不夠穩定,一些地方還暴露出生態建設的盲目性、生態布局不合理等問題,必須堅持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統籌生態建設。
王廣華表示,“三調”之后,要堅持系統觀念,在“三調”形成的數據庫基礎上,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合理安排生態建設布局,納入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并嚴格實施。要尊重自然規律,對“三調”發現的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的土地利用方式,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濕則濕、宜荒則荒、宜沙則沙”的原則,逐步進行調整。要通盤安排未來生態退耕、國土綠化等生態建設,依據“三調”形成的統一底圖,按照“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的原則,科學確定并帶位置下達新的綠化任務。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濕地 地類 調整 生態 生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