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資訊

“深圳聲樂季”形成一種模式、四大特色:助力中國青年聲樂人才乘夢飛翔

2021年08月31日 14:03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分享到: 
“深圳聲樂季”形成一種模式、四大特色:
助力中國青年聲樂人才乘夢飛翔

本報記者  羅  群

第三屆“深圳聲樂季·中國聲樂人才培養(yǎng)計劃”(簡稱“聲樂季”)于日前在廣東深圳圓滿落幕。經(jīng)過之前兩屆的沉淀與積累,聲樂季逐漸成長為中國聲樂界頂級人才培養(yǎng)活動和演出、賽事平臺,影響力持續(xù)擴大。

聲樂季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龍崗區(qū)政府、中國音樂學院等單位于2019年共同策劃發(fā)起,不知不覺間已走過了3年。聲樂季在沒有類似活動經(jīng)驗可供借鑒的情況下,摸著石頭過河,逐步探索出融合大師課、示范課、一對一小課、高峰論壇、比賽、展演、基層演出及公益支教于一體,以演促學、學演結(jié)合、學研融合的模式,形成了比賽前置、跨學科設置課程、藝術生產(chǎn)全鏈條專家參與以及教學資源共享四大特色。

雷佳在第三屆“聲樂季”開幕式上發(fā)言  (圖片由“聲樂季”提供)

歌唱家廖昌永指導學員  (圖片由“聲樂季”提供)

以平臺力量為青年人才筑夢

聲樂季每年從全國范圍內(nèi)選拔中國聲樂唱法、西洋聲樂唱法共40位青年歌唱家、在校學生及從業(yè)人員,為他們搭建滿足個人專業(yè)技能提升及發(fā)展需求的學習“立交橋”, 他們在7月至8月參與“中國聲樂人才培養(yǎng)計劃”“中國聲樂高峰論壇”“全國青年歌唱家展演”“全國聲樂邀請賽”“下基層音樂會”及“中國聲樂輕騎兵音樂會”六大板塊活動,讓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專業(yè)技能得到迅速提高。

作為聲樂季的發(fā)起人和藝術總監(jiān),歌唱家雷佳在談到項目緣起時表示,發(fā)起這個活動是她對聲樂專業(yè)長期從業(yè)、思考的一次實踐。雷佳說,聲樂藝術從業(yè)者應該思考自己從哪里來、如何發(fā)展,在當下能夠發(fā)揮什么作用。而且,聲樂藝術是跨學科的藝術,并非一個人的事業(yè),需要搭建平臺,集合全行業(yè)之力共同推進。“此外,我在成長過程中幸運地得到過多位老師和前輩藝術家的悉心指導和無私幫助,所以我知道藝術道路領路人和平臺的重要性。這都成為我發(fā)起聲樂季的動力。”雷佳說。

以“入學考試”為課程學習的“敲門磚”

不同于一般的聲樂比賽,聲樂季在第一年的實驗與總結(jié)之后,將“全國聲樂邀請賽”調(diào)整到所有課程之前,形成了比賽前置的特色。“這個比賽就是我們聲樂季的‘入學考試’。”雷佳在第三屆聲樂季中國聲樂組初賽上說,“這么做是為了讓學員階段性地檢視自己,找到應該加強學習和突破的地方。諸多專家、同行就像一面鏡子,幫助大家在看清問題的同時,迅速找到提高的方法。”

可見,比賽前置的意義并不在于名次,而是讓學員更好地實現(xiàn)自我認知,增進專家對學員的了解,以便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后續(xù)課程。“‘入學考試’不僅讓我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而且專家老師記得我在比賽中出現(xiàn)的問題,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予以指導,讓我受益匪淺。”第三屆聲樂季學員沈晶晶說。

同時,聲樂季始終關注學員綜合演唱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學員在入學階段就準備好民歌、戲曲以及曲藝選段、古曲、中外藝術歌曲、中外歌劇詠嘆調(diào)等囊括中外聲樂藝術不同時期、各類體裁的作品。第三屆聲樂季將曲目要求從4首提高到7首,這無疑讓聲樂季成為各類聲樂比賽重要的練兵之地。

提升綜合業(yè)務能力和理論素養(yǎng)

在課程設置方面,聲樂季不同于一般的聲樂大師課,授課陣容不僅會聚聲樂教育家、歌唱家,還有歌劇導演、作曲家、理論家、藝術指導及院團領導等,讓學員能夠得到多方面的指導和全方位的提高。自開辦以來,聲樂季邀請到了包括郭蘭英、王秉瑞、居其宏、王黎光、廖昌永、印青、李心草、陳蔚、王宏偉、王洪波、么紅、黃英、吳碧霞、孫礫、石倚潔、蕭梅、姚藝君、龔荊憶等聲樂藝術相關領域的專家。在授課方式上既有大師公開課,又有針對不同類型曲目的示范課,以及為所有學員對癥下藥的一對一小課,讓教與學都變得高效。

除了業(yè)務能力的綜合提高外,理論的積累和碰撞是聲樂季的又一特色。“中國聲樂高峰論壇”邀請上述各領域?qū)<夜餐瑓⑴c,從不同角度為當代中國聲樂人才的培養(yǎng)提供全局化視野。3年來,有超過40位專家在“中國聲樂高峰論壇”發(fā)表真知灼見,以應用型理論構建起中國聲樂藝術人才培養(yǎng)的智慧寶庫。

共享教育資源、服務社會公益

聲樂季雖然只有兩周,但其工作內(nèi)容貫穿全年。在每屆聲樂季落幕之后,工作團隊在雷佳的帶領下剪輯加工大師課,以網(wǎng)絡公開課的形式面向全社會免費共享教學成果,以期惠及更多的聲樂學習者、愛好者。前兩屆聲樂季已上線公開課60期,在網(wǎng)絡平臺的觀看量已突破千萬。

除了學術性與實踐性外,服務性與公益性同樣是聲樂季的亮眼名片。“公益性不僅體現(xiàn)在學員免費參與學習,還體現(xiàn)在公益之心的傳遞與接力上。學員在這里得到眾多專家的傾囊相授和無私幫助,因而他們也抱著感恩之心,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把自己的所學回饋基層,把知識帶給更多的孩子,從接受者變成給予者。”雷佳說。

自2019年以來,聲樂季的優(yōu)秀學員不僅組成了“中國聲樂輕騎兵”,赴基層慰問演出,還組成了支教小分隊,赴四川大涼山、貴州遵義等地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音樂支教。支教行動不僅為當?shù)氐暮⒆訋ヒ魳分R,還讓學員近距離感受到國家脫貧攻堅取得的豐碩成果。“2020年的支教地是四川大涼山,各方面條件比較落后,我們需要自己帶著電子琴、音響等設備,住宿條件也比較簡陋,甚至有辦法洗澡。但是2021年去的遵義習水縣,我們看到學生們已經(jīng)有了寬敞明亮的教室,他們也從山里搬到政府為當?shù)匕傩招藿ǖ姆课葜校布l件得到大幅提高。”參與了兩年音樂支教的學員熊雄說,“這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國家在脫貧攻堅方面取得的成效,也更加堅定了我們用自己的所學做好公益服務的決心。”

伴隨支教的深入,聲樂季也看到貧困地區(qū)音樂師資力量薄弱的嚴峻問題,因此在活動策劃方面及時做出調(diào)整,把基層師資的培養(yǎng)納入聲樂季的體系之中。從2020年的第二屆聲樂季開始,就大幅增加了基層中小學老師作為旁聽學員的比例。“我想,愛心接力正是聲樂季公益性最好的體現(xiàn)。”雷佳說。

服務藝術,更服務社會文化

3年來,聲樂季一方面以授課、比賽為契機,提升中國新生代聲樂人才的業(yè)務水平,擴大聲樂藝術各領域?qū)<遥瑢I(yè)藝術院團、院校與聲樂人才的交流合作;一方面以演出、比賽為依托,活躍基層文藝生活,推動基層文藝事業(yè)向前發(fā)展,形成了“學、演、研”相融合的重要特色,培育了一批又一批青年藝術人才。

聲樂季學員不僅活躍于國內(nèi)外各大舞臺,而且在海內(nèi)外重大的聲樂比賽中也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2019年的中國音樂金鐘獎比賽中,前12名的選手中有6名是聲樂季學員,而且馬小明、李勇君分別獲得了民族組前兩名。學員周凡在參加聲樂季后被意大利“帕爾瑪皇家歌劇院青年藝術家計劃”選中,以全球選拔第一名的成績獲得獎學金留學,2021年7月又入選了意大利“斯卡拉歌劇院青年藝術家計劃”。2020年的學員蔡靜雯因為聲樂季的平臺,得到了隨中國交響樂團演出的機會,而陳瀅竹則參加了國家大劇院經(jīng)典民族歌劇《黨的女兒》的演出。

同時,為了進一步推廣聲樂季的優(yōu)秀學員,扶持青年藝術家發(fā)展,聲樂季與中國唱片集團開展合作,為獲獎學員策劃個人專輯,并進行實體及數(shù)字發(fā)行。在第三屆聲樂季發(fā)布會上,雷佳與中國唱片集團副總經(jīng)理侯鈞攜2019年、2020年聲樂季優(yōu)秀學員,也是這兩屆聲樂季“全國聲樂邀請賽”中國唱法、美聲唱法第一名獲得者李勇君、洪振翔、陳瀅竹、陳泳汐舉行了專輯首發(fā)儀式。該專輯由中國唱片集團為4名優(yōu)秀學員精心錄制,集中展示了第一屆、第二屆聲樂季的教學成果。

3年來,聲樂季落戶龍崗,在龍崗區(qū)政府、龍崗區(qū)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已打造成為具有示范性、引領性的大型公益類文化活動,不僅鼓勵了全國愛樂者的學習熱情,也為深圳集聚了人氣,打造了一個文化標桿。同時,精彩紛呈的活動及演出也為龍崗打造“國際文化高地”注入文藝力量。聲樂季經(jīng)過3年的沉淀,已形成“深圳共識”、凝聚“深圳經(jīng)驗”,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qū)提供文化上的豐富注解。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聲樂 學員 中國


人民政協(xié)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一本在线 | 日本思思热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无幕码中文字 | 久久婷婷色综合2020 | 午夜免费啪视频在线观看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