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感恩第二故鄉給予我們的溫暖!”
——天津陽光義工愛心社15年傾情幫扶新疆學子
“剛到天津時,總聽學長們念叨幫助過他們的‘張媽媽’。懷著強烈的好奇心,那一年的古爾邦節,我終于見到了她。”日前由天津市政協、市委統戰部、天津陽光義工愛心社等共同主辦的“石榴花開結碩果 民族團結譜新篇”手拉手關愛新疆學子十五周年總結大會暨2021年新疆班優秀自強學子表彰活動中,哈薩克族學生阿克卓力·恩特馬克分享了他的成長故事。他提到的“張媽媽”,就是天津陽光義工愛心社社長張秀燕。
“一聲‘媽媽’,承載著一份責任。15年了,看到1300多名新疆學子順利完成大學學業,成了公務員、醫生、老師,還有的在搞科研,成為建設祖國的生力軍,我倍感欣慰。”在張秀燕看來,幫扶新疆學子不僅僅是出錢的事,更要付出真心和真情。
在天津,自2000年至今共有9所中學先后承辦了新疆班,天津市匯文中學和十四中學承辦了對口支援和田的辦學任務。每年同時就讀新疆班的學生超過3300名,他們來自30多個民族,大多數是農牧民子女,有一定比例家庭生活困難。2006年,身為天津市政協委員的張秀燕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組織企業家和愛心人士走進新疆班,共同出資成立陽光義工愛心社,開啟了幫扶新疆學子的真情之旅。
15年真心付出,15年心手相連。截至2021年8月,愛心社的幫扶平臺惠及新疆學子10048人,幫扶款累計逾5165萬元,600多位愛心企業家和愛心人士接力行動,他們與11所學校的新疆班結成了幫扶對子。
這當中,有著許多感人的故事。
“媽媽重病纏身。爸爸在工地打工,又不幸負了工傷,家里的生活從此更加困難。”堅強的阿克卓力·恩特馬克清楚地知道,知識能夠改變命運,為此勤奮努力,刻苦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得知阿克卓力家的情況后,張秀燕不僅和他結對助學,還經常帶阿克卓力回自己家里吃飯,給他買新衣服,帶他逛科技展覽,讓他更多了解祖國的前沿科技,無微不至地關心著阿克卓力的學習和生活,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得到家的溫暖。最終在“張媽媽”的幫助下,他圓了大學夢。
“每當在我遇到困惑時,總能得到‘張媽媽’的幫助。以后,我也要像‘張媽媽’和愛心企業家們一樣,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阿克卓力由衷地說:“感謝第二故鄉給予我們的溫暖,愛心社就是我的家,我愛家里的每個人!”
這些年來,張秀燕把新疆的孩子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受母親影響,兒子潘彬煒也成為了一名志愿者,立志要把“張媽媽”的愛心事業傳承下去。
15年來,每年的春節、中秋節、古爾邦節,愛心社都會組織企業家和愛心人士帶著精心準備的禮物看望孩子們,讓他們感受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愛和天津大家庭的溫暖。高考前,大家走進學校開展心理輔導,緩解孩子們的緊張情緒;參加畢業典禮,共同見證新疆學子在天津的成長與進步;每年高考結束,通過愛心社的幫扶平臺,愛心企業家和愛心人士與考上大學、家庭困難的新疆學子結成助學對子,繼續幫助他們完成大學學業。
為更好地幫助孩子們,天津市政協、市工商聯、陽光義工愛心社等共同設立了“優秀自強學子”獎學金,每年按照10%的比例對全體新疆班學子進行評選、表彰,鼓勵孩子們更加積極向上、不斷進取、早日成才;還設立了“在津新疆班特困生幫扶基金”,為在天津生活遇到特殊困難的孩子們解決后顧之憂。
愛的溫暖和力量,激勵孩子們前行,讓他們有了奮斗的動力,同時懂得了自己的使命與擔當。當年柔弱的小姑娘加馬力,如今成為為群眾排憂解難的人民公仆,希望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改變家鄉落后的面貌;來自且末縣農民家庭的迪麗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努力讓更多人了解新疆,并將當地農副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為新疆的鄉村振興事業貢獻力量。“在真情的澆灌下,石榴花已結出累累碩果。”張秀燕說。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新疆 愛心 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