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
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需打好組合拳“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與信用貸款支持計劃,這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從政策實施效果看,已在相當大程度上減輕了小微企業階段性的還本付息壓力,緩解了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圍繞金融業如何為小微企業保駕護航話題,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更愿意從政策落地角度談起。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7.3%,普惠小微授信戶數超過4400萬戶,總體上實現了量增、面擴、價降。
關于兩項政策工具到期以后的政策銜接問題,今年1月初,人民銀行宣布,從2022年1月1日起,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轉換為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由金融機構與企業按市場化原則自主協商貸款還本付息。人民銀行按照地方法人銀行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增量的1%提供資金。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并入支農支小再貸款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帶來了不小沖擊,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來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痹谏懈A挚磥?,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相關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出臺了很多政策,效果也是明顯的。
過去幾年,圍繞金融助力實體經濟這條主線,尚福林多次帶領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調研組下到基層,了解市場主體的政策獲得感、企業家的切實感受以及金融業人士的所思所想。
“一路走一路看,我認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在調研活動中了解到,一些企業家的實際感受、市場主體的政策獲得感與政策資源的投入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強頂層設計,特別是加強部門間的協作,打好組合拳?!睘榇?,尚福林建議,可以關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一是發揮宏觀政策的牽引帶動作用,在貨幣政策方面,除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外,還要繼續用好其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引導銀行機構特別是地方法人銀行擴大包括信用貸款在內的普惠小微貸款投放。同時,財稅政策方面,要加強政策間的協調配合,繼續采取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激活市場主體自身活力,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夯實市場的微觀基礎。
二是發揮資本市場風險投資作用,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發展直接融資。根據企業發展階段匹配不同的融資需求,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改善融資結構,進一步增強金融體系的彈性。比如一些具有高科技屬性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初創企業,傳統的銀行信貸很難匹配這類融資需求。因為銀行信貸和資本市場融資的風險彌補機制是不一樣的。這就應該鼓勵通過成熟的股權融資以及資本市場體系,發揮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的風險共擔的這種優勢。
三是發揮銀行機構內生激勵作用。一方面,監管部門督促引導機構增加小微企業的信貸供給,優化信貸結構,繼續實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和戶數的“兩增”。另一方面,要讓銀行內部真正建立起“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比如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等科技手段,優化業務流程,創新產品和模式,提高銀行專業服務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通過機制安排,在資源配置、績效考核等方面全面向小微企業傾斜,落實好盡職免責等制度要求。
四是發揮政府的引導撬動作用。在經濟委員會的調研活動當中,我們也了解到一些地方政府在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方面探索了不少特色做法,值得有條件的地方學習借鑒:一是發揮好地方政府設立的產業投資基金作用,依靠市場化手段來運作這些基金,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贏”;二是完善政府出資的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完善風險分擔補償機制,吸引銀行對小微企業增加貸款;三是搭建政府牽頭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探索把工商、法院、交通、稅收、海關等涉企的信息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與金融機構有效共享,打破“信息孤島”,讓銀行機構更精準地為小微企業客戶畫像,破解信息不對稱問題。
五是發揮社會信用環境的托底作用。大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倡契約精神,把商業信用作為品牌建設的重要內容,把誠信情況作為政府采購、商業招投標的重要門檻,對惡意逃廢債行為依法依規開展聯合整治,完善商業信用價值實現機制,充分發揮信用建設在現代金融體系當中的核心作用。
(作者高亮系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干部)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1月25日 第 09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小微企業 融資難 融資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