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首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將于5月底發布 中國科協明確入選標準入選標準
人民政協網北京4月14日電(記者 王碩)記者從中國科協獲悉,迎接全國科技工作者日(5月30日)期間,中國科協將會同教育部、科技部、國資委、中科院、工程院、國防科工局面向社會發布首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
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是展示、宣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各個歷史時期中,為科技進步、民生改善、國家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個人和團隊先進事跡,具備教育功能的示范性場所。
2019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學風建設的意見》中明確要求,“依托科技館、國家重點實驗室、重大科技工程紀念館(遺跡)等設施建設一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今年3月,中國科協聯合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委,印發《關于開展“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設與服務管理工作的通知》,從國家層面推動相關工作。目前處于出各地方、各學會、各單位申報階段。
中國科協宣傳文化部理論宣傳處處長孟令耘介紹說,衡量能否入選“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主要有五大標準。
一是是否有獨立的展館,或者相對獨立的展廳和展覽空間。二是這個展館(展廳)的主要內容,必須是以宣傳講述科學家或創新團隊、科研群體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故事和精神為主;而不是科學技術普及、青少年科學培訓或者科研成就和裝備的展覽展示。三是要有一定數量的珍貴實物,包括書信、手稿、圖紙、證章、照片、歷史影像等。四是要有比較規范的管理制度和講解團隊。五是要經常性面向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開放,組織各類科學家精神宣傳教育活動,開發制作適于傳播的宣傳產品。
孟令耘表示,中國科協將會同相關部委以及有關領域專家組成專項工作組,負責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的命名、管理和服務工作。專項工作組辦公室設在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通過專家考核后,頒發證書、牌匾。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的命名有效期限為5年,到期后需重新申報,經認定后可被繼續命名。
中國科協將建立機制、搭建平臺、統籌資源,設立專項經費,為基地的協同發展提供支撐與服務,支持鼓勵基地通過組建區域聯盟等形式整合資源、優化布局,開展聯合行動,形成品牌效應。搭建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網絡平臺,宣傳展示入選基地的風采。面向入選基地開放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資源,以及科協有關科學家精神的展覽、影像資源,提供瀏覽下載服務。協助組織邀請科學家精神宣講團成員去基地做報告。組織主流媒體開辟專題專欄,對入選基地及相關科學家事跡進行宣傳。為入選基地珍貴展品提供數字化復制服務,與即將建成的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實現資源共享,組織精品專題展在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展出。
孟令耘指出,申請命名工作常年開展,歡迎各方隨時申報。首批未評上單位,相關資料會自動進入下一輪。中國科協將每年定期組織一次專家評審,適時公布入選單位。
編輯:馬嘉悅
關鍵詞:入選 科學家 中國科協 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