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綠·聲音 綠·生活 綠·人物 綠·能源 綠·產業

首頁>生態>資訊

國家植物園正式揭牌

規劃面積近600公頃

2022年04月22日 14:10  |  作者:王碩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2022年4月18日,國家植物園在北京正式揭牌。國家植物園,是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園)和北京市植物園(北園)現有條件的基礎上,經過擴容增效有機整合而成,總規劃面積近600公頃。

國家植物園代表一個國家植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和利用的最高水平,未來將以開展植物遷地保護、科學研究為主,兼具科學傳播、園林園藝展示和生態休閑等功能,將成為一個國家經濟、科技、文化、生態、社會可持續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收集中國80%以上的植物種類

與其他植物園不同,“豐富的物種收集是國家植物園的根本特色。”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葉建飛指出。

據介紹,國家植物園將堅持國家代表性和社會公益的理念,充分發揮植物遷地保護和科學研究的核心功能,重點收集三北地區鄉土植物、北溫帶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區的代表植物及珍稀瀕危植物3萬種以上,覆蓋中國植物種類80%的科、50%的屬,占世界植物種類的10%;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標本500萬份;并陸續完成植物科學研究中心、遷地保護研究中心、種質資源保藏中心、標本館二期、五洲溫室群等項目,建設28個特色專類園。

在建設國家植物園過程中,將實現植物在多地遷地保護。

“這不是簡單地把植物挖過來栽在植物園里。”葉建飛解釋說,遷地保護是以人工途徑,將生存受威脅物種、區域特有物種或具重要經濟價值的物種從原產地遷往其他地域的專業機構(如植物園、樹木園等)予以保護,也包括建立種質資源庫保存植物種子、組織、器官等。通過這些保護方式,降低因區域自然災害、極端天氣及突發狀況造成的植物物種的滅絕風險,提高植物多樣性保護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為國家保存重要的戰略資源。

為何落戶北京?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所長汪小全指出,在首都設立國家植物園,是世界許多國家的通行做法。在北京設立國家植物園,既充分體現了國家代表性,又能整合中科院植物所和北京市植物園的優勢資源。

早在1954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10位青年科學家向毛主席寫信,提出建設國家級的北京植物園。1956年,國務院批復設立北京植物園,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市園林局共同管理。經過幾十年的建設發展,已為國家植物園的設立和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目前已收集各類植物1.5萬余種,遷地保護水杉、珙桐等珍稀瀕危植物近千種;擁有亞洲最大的植物標本館、6個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和國際海棠品種登錄權;擁有國內頂尖的植物科學研究隊伍和平臺,包括5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一批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力的科學家,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在植物科學研究、遷地保護、科學傳播、園林園藝展示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穩步推進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

記者從國家林草局獲悉,此次在北京設立國家植物園是中國國家植物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未來面向植物科學前沿以及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生物資源安全等重大需求,國家植物園將在植物多樣性的形成機理、脆弱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響應模式等研究方面發力;創新生物多樣性監測、植被重構與生態恢復、智能植物工廠等核心技術。同時,打造國家級園林園藝展示和科普宣教基地,完善科學傳播體系,提升公眾科學素養,為社會提供高水平的植物科普教育、技術培訓和健康游憩服務,將植物展示與園林藝術、傳統文化相結合,達到科學與美學的統一。

下一步,國家林草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強化業務指導,與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建立四方聯席會議機制,統籌協調解決重大問題。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組建成立國家植物園理事會,在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嶄新管理模式下,統籌國家植物園的建設運行管理。

同時,本著統籌謀劃、科學布局、保護優先、分步實施的總思路,“成熟一個、設立一個”,穩步推進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逐步實現我國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種類得到遷地保護的目標,同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就地保護體系形成有機銜接、相互補充,有效實現中國植物多樣性保護全覆蓋和可持續利用。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4月21日   第 05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國家植物園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午夜一区二区 | 亚洲成A人片777| 亚洲精品黄AV人在线观看 | 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日本免费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 |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第一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