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小縣城迎來新機遇
6月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披露,國務院近日發布批復,原則同意《“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
批復指出,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持續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完善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格局,推動城市健康宜居安全發展。
結合一個月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結論:小縣城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略舉幾例。
一是戶籍管理帶來的機遇。全面取消縣城落戶限制政策后,不管你是哪個村哪個鎮的人,只要來了縣城就是縣城人,與城里人享受同等的教育醫療養老資源。對于縣城來說,進城的人多了,經濟自然就會更活躍。
二是縣城產業支撐能力不斷提升的機遇。很多人背井離鄉去大城市打工,根本原因是什么?工作機會不一樣。在老家賺不到錢,沒有配套的產業提供就業機會。如果只解決落戶不解決就業,那就會出現在老家買房,人跑到外地,只過年回一次家的現象,依然解決不了人的城市化問題。因此,中央明確提出,各個縣城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培養優勢產業。通俗地理解,縣里有礦就圍繞礦產發展;有名勝古跡和風景,就大力發展旅游;如果自己實在找不出優勢產業、特色產業,那就看你離哪個大城市近,可以承接大城市一部分產業延伸項目。有人力資源支持、有國家政策引導,這個機遇對企業家來說,值得考慮。
三是國家政策傾斜的機遇。對于縣城來說,這個機遇是實實在在的。你想建物流園或是搞旅游景區,沒有錢怎么辦?沒關系,國家和上級政府會幫你想辦法籌錢,前提是你必須先想辦法聚攏人氣。也就是說,縣城常住人口越多,國家給的支持力度就會越大,當地發展就會越來越快。
我們也注意到,雖然方向上是推動縣城發展,但縣城和縣城之間還是有區別的。根據《意見》的精神,未來縣城發展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大城市周邊的縣城。通過大城市的輻射,這些縣城既能分享到交通和產業的紅利,又可以起到承接大城市疏解人口的作用。比如,江蘇的昆山,主動融入上海,成為智能制造、半導體及生物醫藥等高端產業基地。
第二類是有自身特色產業的縣城。這類縣城可發揮各自優勢,如,工業強的縣城要加強制造業的轉型,農業強的縣城要做強農產品加工和農業生產服務業,旅游資源強的縣城可以加強休閑度假、養生養老等產業發展。再如,地理位置好的縣城可以發展倉儲物流,打造工業品和農業品分撥中轉站。
第三類是引導人口流出的縣城轉型發展。比如,過去有些靠煤炭、石油、礦產等單一資源發展的城市,隨著產業萎縮,人口流失,這些縣城也隨之收縮。這類縣城面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轉型壓力大,二是環境治理成本高。中央對此也有專門的政策安排。
總而言之,未來縣城的發展可能會分化,無論是靠近一二線大城市,還是有自己特色產業,或者歷史包袱比較重的縣城,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獨特的定位,不求大,但求精,終有一天會再煥光彩。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6月14日 第 06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縣城 產業 機遇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