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綠·聲音 綠·生活 綠·人物 綠·能源 綠·產業

首頁>生態>資訊

當好秦嶺衛士 守護“中央水塔”

——六省一市政協環秦嶺地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商研討會議綜述

2022年06月23日 10:08  |  作者:王碩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秦嶺配圖(1157435)-20220623100311

與會人員在秦嶺國家植物園就推進秦嶺生態保護進行調研

“秦嶺生態保護要堅持‘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和‘加強區域協調聯動’兩個路徑齊頭并進、雙向發力。” 6月9日至10日,由全國政協指導、陜西省政協主辦的六省一市政協環秦嶺地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商研討會議(以下簡稱環秦嶺會議)在陜西西安召開。來自全國政協相關部門、多位全國政協委員以及河南、湖北、重慶、四川、甘肅、青海、陜西等省(市)政協及有關部門的負責人齊聚一堂,共話環秦嶺地區生態環境保護。

會上審議通過了《會議紀要》,提出上述意見,并一致贊同建立六省一市政協協商聯動機制,持續推動秦嶺地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至此,守護好大秦嶺凝聚起區域聯動的政協力量。

重點提案督辦推進秦嶺保護

“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秦嶺時這樣描述秦嶺的意義。

秦嶺,我國南北之間地質、氣候、水系、生物、土壤五大地理要素的天然分界線,具有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

從區域發展的角度看,秦嶺地跨青、甘、陜、豫、鄂、川、渝六省一市,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縱深。該區域自然地理相連、人文歷史共生、經濟社會相融,歷史地形成了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核心文化圈、中華民族持續發展的核心經濟圈。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進一步推動大秦嶺的保護和發展,2021年全國兩會上,馬中平等10名住陜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關于推進秦嶺生態保護和環秦嶺經濟圈高質量發展的提案》,建議推動秦嶺生態保護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并將構建環秦嶺經濟圈作為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

提案受到全國政協的高度重視,被遴選為2021年度重點提案之一,并由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斌進行督辦。

2021年5月和9月,由李斌副主席帶隊,全國政協會同承辦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邀請提案者、相關委員和專家組成調研組,先后到甘肅隴南、天水兩市和陜西西安、商洛兩市深入調研。

在督辦過程中,調研組將實地調研與遠程協商相結合,在陜西西安召開了視頻督辦協商會。不僅在西安設立主會場,還在甘肅、四川、湖北、河南、重慶、青海設立分會場,視頻連線當地政協主要負責同志協商交流。

根據調研和協商情況,2021年10月,調研組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提交了調研報告,建議切實把秦嶺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走一條共保、共建、共享、共富的綠色發展之路。

在具體操作層面,報告中一個重要建議就是推動六省一市政協建立協商聯動機制,從政協角度選取需要加強跨區域合作的議題,積極開展協商議政活動。

而此次在陜西召開的環秦嶺會議,正是落實全國政協督辦重點提案形成的重要成果,標志環秦嶺區域協商聯動機制正在形成。

六省一市守護“中央水塔”

6月10日,參加環秦嶺會議的嘉賓們來到了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里也是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的首站。一下車,滿眼蒼翠隔絕了夏日酷熱的空氣,在溪水潺潺、清脆鳥鳴聲中,自生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涼意。

在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秦嶺國家植物園,憨態可掬的大熊貓、調皮敏捷的金絲猴、有“東方寶石”之稱的朱鹮、勇猛壯碩的羚牛以及多種多樣神奇的植物令人目不暇接……

大家不禁感嘆,“這樣的生態和生靈都是大自然的神奇饋贈,一定要讓其永續存在。”

全國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戚建國是全國政協“推進秦嶺生態保護和環秦嶺經濟圈高質量發展”重點提案調研組組長。時隔近一年后,再次來到秦嶺地區,他滿懷深情。

他著重與大家講起秦嶺“中央水塔”的意義——

秦嶺高高聳立在中國大陸腹地的中央,充沛的水汽在秦嶺地區上升凝結形成降雨,在良好生態環境下流出的優質淡水,分別從南、北兩麓匯入黃河、長江,形成中國南北兩大水系。發源于秦嶺的主要河流渭河、漢江分別是黃河、長江最大的一級支流。

更為重要的是,秦嶺水資源不僅養育了六省一市流域地區,更是以大型跨流域調水的形式,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輸送到京、津、冀、豫20多座大中城市。

戚建國感慨,“對于生活在京津冀地區的人來說,都受益于南水北調工程,很多人知道這些水來自丹江口水庫,但卻很少有人清楚,丹江口水庫70%水量其實來自秦嶺。”

這些都是秦嶺生態重要性的縮影。因此,在環秦嶺會議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何維指出,秦嶺地區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國之大者”,要充分認識保護秦嶺的極端重要性,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切實擔負起守護秦嶺寧靜、和諧、美麗的政治責任、歷史責任、時代責任。

生于斯、長于斯的環秦嶺各省(市)也深刻意識到秦嶺對于他們的意義。在座談會上,各省(市)相關負責人分享了他們為守護“中央水塔”作出的努力——

陜西省做好頂層設計,形成全省秦嶺保護“1+N”規劃體系,建立了全省長江流域飲用水水源地信息臺賬,探索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指標體系,通過一系列水資源保護工程,漢江、丹江出境斷面水質持續保持在Ⅱ類。

河南省聚焦水污染防治、育林造林、水土保持等重點領域,實施污水處理廠擴改建、河道綜合治理、濕地保護、退耕還林等工程項目建設,區域水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

湖北省把“保護一庫清水永續北送”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建立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生態保護協作體制機制,丹江口庫區水質長期保持在Ⅱ類,水體質量持續向好。

重慶市編制總體規劃,部署渝東北大巴山區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59平方公里,推動任河、大寧河等區域河流環境持續改善。

四川省圍繞區域水資源保護,積極開展污水處理基礎設施補短、河湖流域生態保護修復、不達標水體整治,確保嘉陵江、渠水兩大流域水質優良。

甘肅省持續抓好區域生態修復治理和環境改善,秦嶺地區16縣(區)2017年—2021年累計完成造林約308萬畝,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超過1.11萬平方公里。

青海省持續實施“湟水流域生態環境治理”等系列重大生態工程,湟水流域主要干支流監測斷面均達到水環境功能目標……

區域聯動貢獻政協力量

秦嶺地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態勢有目共睹。但在不斷治理的同時,大家也深刻感受到:秦嶺的可持續發展,是長期工作、系統工程,遠不是靠一時一地就可完成的任務。

以秦嶺水資源保護為例,在《會議紀要》中,大家一致認為,目前涉秦嶺省市各守其土、各自為政,缺乏一體化保護規劃和國家層面的生態補償機制。當前推進秦嶺水資源保護,應堅持“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和“加強區域協調聯動”兩個路徑齊頭并進、雙向發力。而建立六省一市政協協商聯動機制在其中可發揮重要作用。

按照本次會議上達成的共識,協商聯動機制將在全國政協指導下,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重要作用,從政協角度選取需要加強跨區域合作的議題,研究共性問題,積極開展協商議政活動。比如,每年選取一個主題,開展實地調研,召開專題會議,六省一市政協聯合通過調研報告、專題報告等形式,向黨中央、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反映會議成果,為推進環秦嶺地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的決策參考。

在本次交流活動中,各省市政協也圍繞主題提出了許多有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

例如,從完善頂層設計的角度,陜西省政協副主席魏增軍建議建立國家層面大秦嶺區域體制機制,編制大秦嶺中央水塔保護規劃,建立以“秦嶺生態保護—南水北調發展基金”為主導的跨省補償機制。

重慶市政協副主席屈謙認為,要加快推進秦嶺地區保護法治進程,研究秦嶺保護法;嚴格落實《秦嶺國家公園創建方案》,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生態保護體系。

四川省政協副主席鐘勉建議,可向國家爭取統一制定環秦嶺地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改變以行政區域為主體的項目實施方式,建立以流域為單位的共同體,建設實施一批環境保護工程。

河南省政協副主席霍金花呼吁,將區域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家投資范圍,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

生態保護資金短缺是環秦嶺各省市面臨的共同難題。

對此,青海省政協副主席張文魁建議,推動建立環秦嶺地區水生態補償轉移支付機制,探索水生態補償的渠道和方式。

湖北省政協副主席周先旺認為,對于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區域應逐年提高生態補償,將秦巴山區生態修復項目納入國家重點項目庫。

甘肅省政協副主席尚勛武提出,可協調相關部門設立秦嶺生態保護專項資金,由地方政府和中央企業共同構建、科研院所和相關高校參與成立秦嶺生態保護投資管理專業機構來推進有關工作……

一條條舉措、一句句建言背后凝聚著政協人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也承載著對秦嶺美好未來的向往。期待六省一市政協以此為起點,共下一盤棋、共繪同心圓,為大秦嶺地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凝智聚力、履職盡責,讓鏗鏘的奮進足音,回響在秦嶺大地之上……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6月23日   第 05 版)

編輯:秦云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日韩一区视频 | 中文子幕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在线观看精品高潮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无线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