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綠·產業
鄉村振興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
從“鳳還巢”計劃到“新青校”導師,從“雙培養”工程到東西部協作人才幫扶,在鄉村振興道路上,貴州正安縣走出了一條人才引領產業,產業集聚人才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為正安這座不沿江不沿海又無鐵路的內陸城市,注入了“澎湃”動力。
在正安縣土坪鎮明星社區,返鄉創業的居委會主任惠超,用7年時間,帶領村民發展茶葉7000余畝,每年茶葉產值超700萬元,讓當地集體經濟從“空殼”,到積累300萬元,走上了做大做強集體經濟的夢想之路。
在市坪鄉龍坪村,“85后”小伙謝勇返鄉創業,5年時間,從種植10畝羊肚菌發展到410余畝,帶動群眾就近就業千余人次,累計創造產值超千萬元……
通過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和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正安縣確保了戶戶有增收產業,人人有致富門路,農業產業常年帶動20余萬群眾實現穩定增收,吉他生產等工業產業輻射帶動了1.5萬余群眾實現穩定就業。
2021年,正安縣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6747元和13588元。
然而鄉村振興,不僅要讓群眾“富口袋”,還要“富腦袋”。
在鳳儀街道,“黨建+村管事”筑牢了鄉村振興橋頭壘;在芙蓉江鎮,6支志愿服務小隊,成為村民共治、共建、共享的重要舉措;在謝壩鄉謝壩村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由15名黨員、五老人員、在外鄉賢、村干部、網格員等組成的村民理事會,成為了該村推動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
如今,放眼望去,珍州大地的村莊里、田野上,鄉村振興“四梁八柱”基本構建,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絕美畫卷正徐徐鋪展開來。(楊媛媛)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07月14日 第 06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鄉村 振興 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