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成為民企的“法治護航人”
青島市政協助力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陳小艷 通訊員 陳笑蔚 董斌
在近日召開的法律護航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青島市政協委員與市工商聯、公檢法司多部門面對面互動,圍繞形成良好法治營商環境,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政企之間最大的問題是溝通。”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劉青林指出,市工商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系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橋梁紐帶,政府管理和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的助手,應該串聯起來,用法律護航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崔作介紹,今年以來,市工商聯與公檢法司等政法機關建立協作機制的基礎上,會同市委政法委推動出臺《全市政法機關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優化法治營商環境二十五條措施》,組建涉案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50人專家庫,成立2家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全市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共調解案件587件,其中調解成功157件,標的額達5億元。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青島市民營企業發展面臨著挑戰,保障民營企業生存必須要未雨綢繆。在座的委員很多身為民營企業家,他們在建言獻策的同時反映著民生訴求。
“我是從事建筑行業的,建筑行業周期長,在安全管理、采購等方面迫切需要法律保障。” 市政協委員、市工商聯副主席王從遠結合自身體會,認為訴前調解作為一種創新解紛機制,靈活、便捷,訴前化解糾紛,可公正高效地解決矛盾沖突,建議充分運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多元的糾紛解決渠道,及時調處涉企糾紛,努力將矛盾從源頭化解,實現解決在訴前。
“我是新加入工商聯界別的政協委員,來到這個平臺后,發現企業發展的幕后怎么有那么多的‘福利’。”王冰潔委員話音一落,現場爆發出笑聲。她在感嘆著工商聯為企業所做的服務工作的同時,希望加強法務專業人員隊伍建設,采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法律宣傳培訓,通過視頻直播、在線學習平臺APP、公眾號等平臺,結合線下傳統培訓方式,對企業進行法治宣傳培訓,持續深化企業法治文化建設。
會上,委員們分析民營企業現狀:有的企業缺乏法律風險防控意識和制度措施,存在產權糾紛風險、融資風險、合同管理風險等,有的經營了十幾年二十幾年的企業,只因為遇到法律風險而一蹶不振,甚至破產倒閉,一些中小微企業更是不堪一擊。
“民營企業是否具有法律風險防范意識以及風險發生后合法權益能否得到有效保護,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市政協委員、市工商聯副會長文曉建議在優化營商環境和對企業幫扶及事前事中事后檢查監管等各項工作中,提示企業法律風險,幫助民營企業學會防控法律風險,完善內部防控機制。
在具備完善體制機制及龐大普法工作隊伍的基礎上,如何打通法律走進企業的“最后一公里”?
委員們你一言我一語,從專題宣傳、風險防范培訓、法律咨詢、律企對接等多方面凝結成政協智慧,將“金點子”串聯起來,匯成一團熱火,激勵民營企業不斷前進,助力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編輯:朱建華
關鍵詞:企業 風險 法律 工商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