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成長·導航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適應力
“媽媽,我們幼兒園的小馬桶和小洗手池特別特別可愛。”“媽媽,幼兒園的墻上也有我的照片。喝水的小水杯上也有我照片,我一眼就認出了”……9月1日,幼兒園開學第一天,我接到兒子后,他瞪著好奇的眼睛和我分享他的幼兒園見聞。
作為一名幼兒園小班的家長,同時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欣喜的是,兒子第一次離開家人去幼兒園,不但沒有出現分離焦慮,反而對幼兒園生活充滿了期待。我想,這可能是幼兒園和家庭在孩子入園前共同努力的結果。
入園前的準備:讓孩子提前熟悉環境,產生情感聯結
“Hi,大家好,我是陳老師,你們也可以叫我思思老師……”早在暑假里老師就在班級群中發來了她們精心錄制的幼兒園生活的小視頻。我們和孩子一起觀看,這讓孩子們提前認識了自己的老師,也對幼兒園的環境有了初步的印象。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孩子對視頻中的大滑梯和菜園子充滿了好奇。從此以后,我們經常會討論幼兒園的話題,孩子的心里就和幼兒園的一草一木產生了聯結,他時不時地問我,“什么時候我才能滑幼兒園的大滑梯呢?”“那個玉米長什么樣了?”
除了話題中的“聯結”,我也帶他參加了一些幼兒園或者托管班舉行的親子體驗活動,在做手工及師生的互動中,孩子知道了幼兒園有很多小伙伴,也有很多好玩的游戲活動。同時,我也給孩子講關于幼兒園的繪本和故事,讓孩子對幼兒園的生活有了直觀的認知和體驗。在做好了這些鋪墊后,當9月1日開學時,一切都很自然地發生了。
在送兒子入園的第一天,在幼兒園門口,我拿起他的小手親了一下說,“媽媽送給你一個‘魔法親親’,這樣媽媽的愛會一直跟著你哦。”他好奇地看著手心點點頭。然后,我告訴他一會兒所有的小朋友們都去幼兒園里和老師們做游戲,媽媽們都會在門口等著,等寶寶們做完游戲,一出來就能看到媽媽啦。他又點點頭,然后很開心地邁入幼兒園。
孩子第一次進入幼兒園適應良好,首先,我認為是幼兒園在“入園適應”方面從孩子的角度做了精心的準備。在迎接孩子時,老師們先彎下腰來和孩子握手打招呼,之后,由一位大班的大哥哥牽著孩子的小手,送他們去各自的班級。我看到兩個孩子貌似還一邊走一邊看著周邊的環境在交流。不一會,一大一小兩個背影消失在我的視線里,我內心對這個“迎新”環節大大地點贊,因為孩子和孩子之間是最容易交流溝通的,難怪他頭也不回,就和大哥哥進班啦。
另外,我很認同幼兒園在入園之初對小班孩子的時間安排。第一周,幼兒園將小班的孩子分成了AB兩個組,每組先送半天來適應幼兒園環境,這樣便于老師和每個孩子進行深度互動。而半天的時間,也會讓初入幼兒園的孩子滿懷好奇,所以,身體上不會太累,心理上也不容易產生抵觸想家等情緒問題。
入園后的互動:讓美好的話題走進孩子生活中
第一天放學時,家長們準時來到指定地點接孩子。不一會,老師帶著孩子們“開著小火車”出現在家長的視線中。我看到兒子在“小火車”的隊伍中,情緒很平靜,他看到媽媽后,并沒有著急喊媽媽,而是站在隊伍中,還沖我笑了笑。看得出,這第一次的集體游戲,孩子玩得很不錯。
“媽媽,我們幼兒園還有小兔子,3只呢,有灰色和白色的。”“媽媽,我今天見到了一個大冬瓜,瓜皮上還長著毛毛呢” ……開學第一周我接到孩子時,他都興奮地告訴我在幼兒園的新發現。在描述瓜的大小時,他還將兩個小手掌展開放在兩個耳朵前比畫著冬瓜的大個頭。
回家路上,我們大手拉著小手,一邊走一邊聊著他在幼兒園的新見聞。看到路邊的小野花,兒子順手采了幾支,說回家插到瓶子里,看起來孩子在園的心情不錯。夕陽下,柔和的光線映在孩子的臉上和小手里的花上,時光寧靜而美好。
關于接送,我的體會是,對于前幾天小班的孩子而言,家長最好早點去接,盡量讓孩子在放學后第一時間能看到家長,這對初入幼兒園的孩子而言尤為關鍵,會加深孩子內心的安全感。
另外,在家庭生活中,家人們也要多自然地交流關于幼兒園的美好話題。開學初的每天放學后,老師們會在班級群分享孩子們在園的活動照片。我會將照片投影在電視大屏上,全家人帶著儀式感來“欣賞大片”,并讓孩子給我們介紹照片中的相關場景,“媽媽,這就是我們的班級,這是我在玩積木”“這就是我們的滑梯呀”……看到家人這么關注、贊嘆他的幼兒園,兒子的臉上溢滿了驕傲。
就這樣,開學第一周,“適應”這堂課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自然地發生著。其實,生活中處處皆是教育,只要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并留心觀察孩子,做好和老師們的配合工作,相信這個遇見,便是一切幸福的開始。只要家園攜手,就能一起幫助孩子度過“分離焦慮”,讓更多的美好自然而然地在孩子心中生長。
(作者系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理事)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孩子 幼兒園 媽媽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