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重走絲綢之路·新疆篇之四

天山雪松根連根各族人民一家親

2014年11月24日 08:51 | 作者:文/杜軍玲 王泓 攝影/田福良| 來源: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C20141122001-zx3_副本

新疆美麗亞娜民族刺繡有限公司內老板熱孜萬古麗·烏布里卡司土在和車間的工人交流。

 

  “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天山雪松根連根,各族人民一家親”。新疆,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共有47個民族成分。驅車在新疆各地采訪,總能看到這樣有特色、朗朗上口的標語。而一個個充滿溫度的故事,告訴記者,這些不只是標語。

 

  熱孜萬古麗:到和田去建廠

 

  今年夏天,從天津工業大學畢業的奧古麗妮薩在烏魯木齊市明華街的一棟三層小樓里,開啟了自己的人生新階段。她現在是這家新疆美麗亞娜民族刺繡有限公司的服裝設計師。在一樓展示廳,整齊排列的民族風格女士禮服、裙裝和睡衣中,就有奧古麗妮薩剛剛設計的新作品。如今,加上奧古麗妮薩,公司里已經有七八個大學生了。作為一家小微企業,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加盟,老板熱孜萬古麗·烏布里卡司土很開心。她告訴記者,公司生產的服裝幾乎全部出口,年銷售額2000多萬元。如今公司在阿塞拜疆有專賣店,在塔吉克斯坦也有店鋪,由她的哥哥料理。目前,還在土耳其讀書的女兒和女婿,也一邊學習,一邊負責調研那邊的市場。

 

  熱孜萬古麗最早是一名漢語老師,后來到物資局工作。之后物資局倒閉,她拿著兩三萬元做起了服裝外貿個體戶。“我最早是在邊疆賓館做外貿。”十多年前,熱孜萬古麗以“美麗亞娜”品牌作委托加工銷售。服裝外貿生意給熱孜萬古麗帶來了好生活,也帶來了更多的想法。當時,她的產品都是在內地加工。有一次去內地參觀時她發現,工廠里都是離鄉打拼的年輕女孩。“當時我就想,能不能為自己家鄉的女孩提供這樣的就業機會?”懷著這樣的夢想,2006年,熱孜萬古麗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和加工廠。

 

  明華街小樓的二樓,就是服裝加工車間,二三十名女工正在忙碌地趕制服裝。但她們不是公司的全部員工。熱孜萬古麗說,公司周邊都是以流動人口為主的社區,有些家庭不愿意婦女出門工作,這也導致家庭經濟條件難以改善。“我們服裝加工有很多手工工作,比如成衣上貼亮片,串珠,刺繡,為什么不可以讓婦女把活帶回家做,保證工作的同時還能照顧家庭?”熱孜萬古麗的想法得到了社區的支持,五六十名少數民族婦女就此成了她的“隱身”員工。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要把促進就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發展紡織服裝產業作為一項戰略舉措,實施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規劃,支持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今年7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就陸續下發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的意見》,形成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規劃綱要(2014年-2023年)》和《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2014年行動方案》,提出到2023年,全產業鏈就業容量達到100萬人。大的環境下,熱孜萬古麗正考慮進一步拓展自己的事業。一個想法是,再建50個家庭縫紉點;另一個想法,就是響應百萬人口就業號召,到南疆去建廠。

 

  熱孜萬古麗告訴記者,自治區政府對在南疆建設紡織服裝企業支持力度很大,從貸款、廠房費用、購買設備費用到水電、稅收,都有很多補貼、優惠,她的公司已經和烏魯木齊另外4家企業談妥,投資2.5億元,在和田建設一家不低于1萬平方米的工廠。“今年9月20日先開工1000平方米的生產基地,可以解決300人就業。明年正式投入生產,可以解決3000人就業。”

 

  喀贊其手工業基地里的薰衣草香

 

  記者趕到位于伊寧市新光街星光小區西側的喀贊其民族手工業基地時,正是周末,只有一兩家店鋪開著門?;刈骞媚锇状好氛诰张翣柮褡骞に嚻窂S的二樓的縫紉機上縫制衣服墊肩。她就是手工業基地附近塔什庫勒克村村民,以前在家務農,一年多前成了菊帕爾的員工。靦腆的她告訴記者,“我們靠計件發工資,7月份我領了2400元工資,8月份干得多,拿到了3600元。”

 

  喀贊其民族手工業基地負責人開付爾介紹,2013年起,為解決城鎮化過程中失地農民就業的問題,伊寧市建成了喀贊其民族手工業基地,在吸引扶持一批民族小微企業入駐的同時,解決了大量沒有一技之長的富余勞動力的培訓和就業問題。目前,喀贊其民族手工業基地已經投入1億元左右,修建了41186平方米前店后廠式的創業場所。入駐企業或在該基地創業,不僅可減免商鋪租金,還可以享受自治區民生工業項目扶持資金、小額創業貸款等優惠政策。目前,該基地已被列入自治區民生工業示范基地,已有近60家小微企業入駐,解決700多人就業,以皮革制造、民族服飾、手工藝等產業為主。根據企業規模不同,采用“下店上坊”或“前店后廠”式的經營模式。按照規劃,這里可以容納70家企業,吸納2000余人就業。

 

  “您看這些商鋪好像偏遠了些,但附近的星光小區,是伊寧市最大廉租房小區,有3000多戶居民。附近的塔什瑞克鄉,是征地農民小區,也存在就業難的問題。這兩個小區加起來,就有2萬多人,其中90%是少數民族。”開付爾表示,手工業基地的選址,就是考慮要方便周邊社區少數民族居民的就業,要為居民打造“家門口的工廠”。

 

  菊帕爾的董事長王浩銀告訴記者,菊帕爾現有員工80多人,包括維吾爾、回、漢等多個民族,大家在一起工作學習,互幫互助,就像一家人。

 

  菊帕爾二樓墻上有兩行醒目的維漢雙語紅字,彰顯著這家企業與眾不同:為殘疾人撐起一片屬于自己的藍天。

 

  原來,王浩銀事業剛剛起步的時候,就遇到了一場車禍,在醫院躺了半年。在這期間,她接觸到了許多就業困難的殘疾人。出院后,就專門招了一些殘疾人來自己的廠里上班。當時,社區為她提供了180平方米的經營場所,伊寧市殘聯提供了部分縫紉設備,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還幫她協調了10萬元小額貸款。“政府和殘聯的支持,讓我增強了辦好企業的決心。如今,我把廠子搬到了喀贊其民族手工業基地,擴大了生產規模?,F在在廠里就業的員工有30余名,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殘疾人。同時,我們還通過來料加工的形式,帶動周邊50多人在家就業。”王浩銀說。

 

  菊帕爾一層的工藝品展示廳內,一股淡淡的薰衣草香。展架上擺滿了各種薰衣草深加工產品,有薰衣草小熊、精油、香包,還有各種根雕、骨雕、民族樂器、手工刺繡挎包。

 

  開付爾說,為了方便手工業基地內企業招工,塔什瑞克鄉勞動保障所把辦公室搬到基地。招進來的工人,由人社局負責免費培訓。2010年初,王浩銀注冊成立菊帕爾香料有限公司,利用伊犁河谷的薰衣草等香料植物,開發香薰類深加工產品,但工人短缺以及缺少培訓一直是她的心事。伊寧市人社局就業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與王浩銀簽訂了訂單式培訓合同,由政府對無業人員進行培訓。記者在菊帕爾看到的那些精致的香薰和骨雕,就是出自那些殘疾工人的手。

 

  為了美好的生活,熱孜萬古麗和王浩銀一直在努力,但這份努力,不只是為了自己。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絲綢之路 新疆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4444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偷自视频区在线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久久人人澡 | 自拍偷精品亚洲手机在线 | 伊人成国产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