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爭鳴
貪大求快也別忘了“有靈魂的城市”
2月19日《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日前,武漢市市長唐良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武漢5年內的建設計劃將花費約合人民幣2萬億元。
曾幾何時,我們生活的城市,正在迅速變成“水泥森林”,顯得格外陌生。雖然“城鎮化大建設一日千里”值得欣喜,但武漢市在5年的超短時間內搞出如此大工程,就算當地政府有心按照規律去辦,也根本無法,也沒有時間一一落實。當全城成為了一個大工地,城建成了攤大餅,充滿了濃重的實用主義,城市所應該承載的功能,涵養身心,閑情逸韻,人文精神,文化敬畏感、歷史敬畏感,都會黯然失色。
法國資深建筑師阿蘭·薩爾法說:“我們應該切記,建筑不是烏托邦,是讓人使用的,它應該讓人接受,使人感動,它應該有自己的意義,體現自己的價值。”所以,還是讓城市規劃和建設回歸人文本位、文化本位、市民本位、規律本位等有“靈魂的城市定位”吧,在慢中有文化,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反而更穩妥,更有意義和價值。 (劉克梅)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本位 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