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協商
深圳政協委員:規劃的教育用地都去哪兒了?
政協委員:深圳規劃的教育用地都去哪兒了?
昨天下午,第五場“委員議事廳”在中心書城南臺階舉行。本期“委員議事廳”關注的話題是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9名政協委員、教育專家就“區域、校際不平衡”、“公辦、民辦不均衡”、“大班額影響教育”等熱門話題進行了辯論。
“委員議事廳”由市政協主辦,每月第三個周日下午舉行。昨天活動吸引了主管教育的副市長吳以環到場,市政協副主席張效民、林潔、程科偉和秘書長趙燕民出席活動,坪山新區黨工委書記楊緒松也趕來“取經”。
何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市政協委員、深圳外國語學校國際部校長鄔曉莉昨日擔綱主持人。她在現場做了幾個小調查,請觀眾舉牌“贊”或“噓”來表達意見。
當問到“何為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時,專家“一個門檻、四大要求”的論述有點高深,還是兩名女性觀眾的意見比較直接,一人說“家門口的學校就是最好的學校”,另一人說“等到大家都不談論名校時,義務教育才是均衡發展”。
好校長好老師到哪兒找?
深圳教育不缺資金投入,但最稀缺的教育資源——好校長和好老師團隊哪里去找?
楊俊委員建議,不妨參照醫院的做法,既然醫院可以請來外來的名醫,那么學校可以請名師。建立優秀教師資源數據庫,教育系統可以共享,優秀教師在立足本校教學基礎上可到其他學校兼課。他還提出,不但名校教師可以支援新學校、薄弱學校,新學校有潛力的教師也可以到名校去學習一段時間,這樣一來,深圳幾座名校就可以成為義務教育界的“黃埔軍校”。
王水發委員則提出,與交流教師相比,校長交流可能更有效。“調整一名校長就改變了一所學校”。
鄔曉莉分享了她在俄羅斯的見聞:在離中心城市2小時車程的偏僻小學里,她碰到了俄羅斯國家教育部派來的教職人員在這里交流擔任校長,讓她深感震撼。她認為建立校長交流制度是縮小校際及區域差距的有效辦法。
教育用地去哪兒了?
一個容納45人的班級擠進來60多名孩子,劉小江委員關注大班額現象。劉小江等多名委員表示:社會要關注教育規劃用地被侵占、被挪用的情況。
“說好了要建學校,一期不建,二期也不建,三期了建個‘麻雀學校’。”劉小江委員說,“一些大樓盤說好了要建配套學校的,結果一些開發商投機取巧蒙混過關,這方面政府要加強監管。”
“教育用地規劃有的時候成了一紙空文,學校規劃用地被挪用、被侵占的情況常有發生。” 秦建新委員指出,“對學校的驗收,教育部門要介入。對教育用地的規劃,要及時向居民公開,讓老百姓來監督,防止‘說好的學校沒了’。”
肖江明委員還“爆料”:在福田、羅湖等老城區,學校內還存在合作建房、違規建房等歷史遺留問題,占據了寶貴資源,阻礙了學校擴建規模,應當采取特殊政策置換這些住房,騰出土地落實學校規劃。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教育 用地 規劃 學校 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