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協商
上海政協督辦"財政預算"提案 痛批"關了廠還拿補貼"
政協督辦"財政預算"提案 痛批"關了廠還拿補貼"
“只要名目包裝得好,各種財政補貼就源源不斷,企業制作英文宣傳冊、開展出境游業務等,都可以獲得政府補貼。”在昨天開展的“建立財政預算事先評審和事后績效評價機制”提案專題協商座談會上,民建市委調研部負責人毫不客氣地批評。
一些企業補貼來得容易,很多中小微企業卻少有政府資金雪中送炭。“一些企業甚至為了獲取補助而找掮客幫忙。”民建市委陳海林說,“掮客”負責對申報項目進行包裝,補助資金下來,他們要抽取20%的金額。
來自檢察部門的許佩琴委員講到一個例子:一家已經關門的造紙廠還在申報能耗補貼,居然還獲得了100多萬元補貼。“沒人去關心這個廠的實際情況是否與申報材料相符。”許佩琴說,涉及政府財政性補貼項目的職務犯罪案件時有發生,補貼項目的申報、審核、以及資金的發放和使用都是案件的易發環節。在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蔣洪看來,這些現象其實涉及兩個問題:前者是政府該不該花這個錢,后者是該花的領域怎么花錢,“要讓花錯了公款的人痛到肉里”。
據市財政局介紹,2010年開始,上海開始建立專項資金評審制度。至2013年,完成評審項目184個,涉及資金198億元,評審通過的項目179.87億元。今年,財政局組織開展前期評審的數量69個,涉及資金152.48億元。事后績效方面,2011年至2014年,市財政局累積選擇了資金量近208億元的82個重點項目開展績效評價,選擇了43個項目進行績效跟蹤評價試點。2011年至2013年的績效評價結果已通過上海財政網同步公開,目前已公開44個評價結果。
曾參與績效評價的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劉小兵說,目前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很容易存在問題,因為項目很難與整體分開。他認為,今年市財政局選擇市委黨校和市旅游局等兩家預算主管部門開展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試點,有其現實意義。
還有委員提出,目前財政預算公開的內容不夠完整、情況不夠清晰,包括財政局提出的整改建議和相關部門的整改結果都應該向社會公開。蔣洪也表示,只有向社會公開,“關了廠還能拿補貼”這樣的低級錯誤才不會再犯。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補貼 資金 財政預算 提案 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