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協商
北京市西城區政協探索拓展委員履職空間
讓委員走出“象牙塔”
北京市西城區政協探索拓展委員履職空間
閱讀提要:北京市西城區中央機構多,委員層次普遍較高,如何讓委員走出“象牙塔”接地氣、更好地參政議政?西城區政協選擇與街道聯組工作,為委員履職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本報訊(記者張原通訊員劉繼瓊)“原來街道給我們民營企業搭建了如此好的黨建活動平臺,我們企業要利用好這個中心,大力發展。”5月20日,參加北京市西城區展覽路街道政協聯組活動的曹海委員說。在當天的活動中,委員們積極參與非公企業黨員服務中心活動。記者了解到,西城區政協在全區15個街道成立街道政協聯組,536名委員被編入15個街道,以街道為單位組織委員開展活動,區政協、委員、各街道和社區居民都在此項工作中品味到益處,達到了“四贏”的好效果。
北京市西城區中央機構多,委員層次普遍較高,兩區合并后地域廣闊,如何讓委員走出“象牙塔”接地氣、更好地參政議政是本屆區政協思考的問題。“委員只有深入群眾,了解民意,才能知情明政發揮好作用。我們結合區委、區政府開展的‘訪民情、聽民意、解民難’活動,于2012年3月建立了以街道為單位的街道政協委員聯組工作機制。”區政協主席曹長勝告訴記者,兩年多來,各街道聯組結合區委、區政府的重點工作,以加強委員溝通聯絡,提高委員參政議政能力為主線開展活動,已有近2000人次委員參與。
“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特色,我們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一年開展四次活動,有針對性地組織委員植根街道工作各個層面中,針對性強,不但改變了委員參政渠道單一的狀況,也成為專委會工作的有力補充。街道則得到委員源源不斷的智力和外腦支持。”展覽路街道辦事處主任皮強興奮地向記者說。陶然亭街道建立了政協委員聯系社區居委會的工作機制,委員們定期到社區了解情況。社區居委會及時將居民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反饋給委員,為委員參與和諧社區建設提供條件。天橋街道把每季度的第一周定為政協委員的“民情日”,組織委員到社區走訪、接待居民群眾,對收集到的意見建議,委員以提案等形式反映給有關部門,并將辦理結果反饋給居民,居民群眾特別滿意……
西城區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還首次將街道聯組活動排入全會日程,為聯組委員討論區域發展、交流提案提供活動平臺。“我們鼓勵以街道聯組名義提交集體提案,促進區域發展。”區政協副主席沈桂芬對記者說:“我們剛剛就大柵欄街道政協委員聯組提出的《推進大柵欄地區架空線入地工程》的提案召開辦理協商會,區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到會,就促進提案建議落實進行了專題協商。”趙立柱等委員調研了解到大柵欄地區市政基礎設施薄弱,尤其是地面架空線暴露嚴重影響地區交通秩序和整體風貌問題后,聯組提出提案,被區政協列為重點提案。“通過參加社區活動,我們接觸到了不同領域、不同階層的人群,了解他們的需要,更明白我們該為他們做些什么。”委員們說。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委員 街道 政協 區政 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