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書畫現場頭條書畫現場頭條
傳承書法真諦 彰顯瑰寶魅力
——全國政協“中小學生書法進課堂”調研組在青海調研紀實與思考
貧困地區書法教育“兩步走”
關于“書法進校園”的議題,已討論并實踐多年,令人欣喜的是,國家部委、管理部門、專業工作者及有識之士,近年來做了大量工作,各地各校在“書法進校園”工作中,開展創新實踐,也取得顯著成果。但委員們在調研中發現,“書法進校園”工作發展得還不是很均衡,特別是在一些欠發達地區,還有不少中小學并沒有真正建立起書法課程。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一些教育管理部門、學校的相關領導,對“書法進校園”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認識不足,缺少傳承中華文化的“精氣神”。這就需要主管部門加強頂層設計,制定相關法規。
師資缺乏問題在貧困地區顯得尤為嚴峻,特別是在文化課老師編制尚且不足的情況下,很難奢求專業的書法老師。那么如何提高師資的數量和質量?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畫院理事韓必省認為,可以在師范類院校及部分綜合性高校建立專門對口的“書法系”,每年由主管部門制定招生計劃,為貧困地區定向培養或進修專業書法人才。國家可以撥出專項資金,用于老少邊窮地區專業書法老師的培養和就業。此外,他認為還可以開展“書法名家進校園”活動,特別是號召書法藝術家們走進大山,走進邊寨,激發師生熱愛漢字、學習書法的熱情,全面提升師生的書法水平。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趙學敏指出,書法藝術教育目前總體進展情況頗為樂觀,但還要看到,書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區還是少數,同時也不能將“書法進課堂”的認識簡單化。比如有些貧困地區書法教育抓得比一些發達地區還好,這與青少年從小接受的思想觀念和所處文化環境有關。如青海省在書法教育方面,可謂走在了全國前沿。自2002年始,青海省就在小學一年級設立《寫字》課程,到2007年一至六年級全面開設《寫字》課程,2005年又規定從小學三年級起每周安排一課時毛筆字教學,始終將書法教育作為加強與改進學校美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經過調研,有的委員發現,中小學書法教育確實潛移默化地提高了青少年學生的人文修養與文明素質,引導孩子們樹立了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與文化觀。
因此,委員們指出,書法藝術的精準扶貧要分兩步走。既要結合當地客觀現狀,給予書法設備方面的援助,還要強調文化強國,使當地有關部門深刻認識到,想要推動一個地區的整體發展,長久之計在于提高這一地區的文化軟實力,為當地青少年增強知識積累,提升文化修養營造有利環境,以更好地促進書法乃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文/圖 記者 張麗)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中小學生書法進課堂 全國政協 傳承書法 書法 青海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