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書畫學院書畫學院
書法學造型易 領悟節律難
在觀察方法、表現方法和審美的要求上,中國畫有它自己的獨立系統,形成中國畫這種獨特風貌的一些根本原則,又與文學、書法乃至音樂、戲劇緊密相連相通,千萬年相沿,為群眾所喜聞樂見,極為高超。
明代文、沈基本上是繼承的,但如浙派吳小仙、張平山、倪端等亦有在變。清初四王乃至戴熙,氣息是舊,但技法上還是有創造,如干筆技法,可說是達到了極致。
國畫用筆提倡圓厚、沉著、凝練、生辣、流動,板刻、結滯被認為不好,更不能漂浮、滑俗,用色要求明快而嚴肅,單純而又變化等,把重濁、滯膩、火氣、甜俗視為不好或者格調卑下。
創新可在堅持傳統的基礎上,吸收其他養分,努力反映時代精神,表現新的意境。一面在生活和基本功上下功夫,努力追求新意。
有繼承、發展、創新三者才能生存,才有前途和希望。南宋、元代的疏曠具有墨韻淋漓之妙,但逸筆草草,玩弄墨趣反而走向縹緲輕浮的歧路。
魏的矯誕夸張的格調,導引了唐代的氣度雍容,中和真實的畫風;從殷商的青銅器、玉器的花紋,戰國的漆畫,漢代的石刻和磚畫中,從北魏莫高窟到盛唐筆畫中,都能找到繼承系統和演變之跡。
書法藝術家內心節律是通過各自運筆的輕重、緩急、長短、濃淡、結構、往回、斷連,用字與字的大小、欹正、長短、參差等關系來表現的,在書寫過程中,節律表現為曲線的流動。節律的特征是書法美的主要特征,它是書法家獨特性格、氣質及情節、情感的載體。
學造型易,領悟其節律難,古人將這種情況稱為“筆性”不同的緣故。
節律與造型是書法關系的兩大特征,二者既相矛盾又相統一。表現在節律連貫則可能導致造型失準,而強調造型準確,則可能導致節律斷裂,或機械、古板,然而兩者又可成為互相豐富的手段,既可使造型多變而別有意趣,又可使節律別具格調,兩者的統一為各流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應該提出在不同的書法作品中兩者是有所側重的。
編輯:楊嵐
關鍵詞:節律 造型 書法 書法學造型易 領悟節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