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互聯網殯葬平臺路在何方? 有商家稱想讓人都死得起

2017年05月16日 07:5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一空網和91搜墓網都指出,目前去網站獲取信息的很大一部分是60后、70后等中老年群體。相較而言,90后等年輕群體去網站獲取這類信息的人數,雖然呈現上升趨勢,但似乎在短期內對互聯網殯葬領域仍然關注少。90后等年輕群體的長輩多是中年人,目前可能還沒到考慮這個問題的階段。

點擊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殯葬禮儀師正在工作。 武俊杰 攝

“殯葬行業目前只是+互聯網,并非互聯網+”

而在丁道師看來,整個殯葬行業只是實現了+互聯網,并非互聯網+。也就是殯葬行業的互聯網企業化目前仍然比較初級,僅僅是把互聯網當成了一個工具,而不具有真正的互聯網思維。

他認為,殯葬行業如果要真正實現互聯網+,需要有四個變革。

第一是與用戶關系的變革。以前用戶和企業的關系是:用戶是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的購買者,買完就沒什么關系了。而依據互聯網思維,用戶既是產品、服務的購買者,更是企業變革的參與者。放在殯葬行業,能不能根據用戶的需求反饋給企業,或者按照C2B的方式提供一些墓地選擇,把墓地當成產品來設計,以此滿足用戶的需求。目前沒有做到。

第二是企業盈利模式的變革。在互聯網+行業, 滴滴、京東、騰訊等企業提供的產品本身是不賺錢的,但是通過一些增值服務和O2O的服務來盈利。“如果真的互聯網+的話,那墓地能不能免費?這是互聯網典型的玩法。能不能墓地免費,但是通過墓地后期的管理和服務以及增加一些互聯網化的方式來盈利。”

第三是人力資源架構的變革。“殯葬行業在運營微信公眾號的這些企業,它們思維夠先進,但是看它們的管理模式,很多還是和傳統的沒有任何區別。北京的一些公墓,還是‘臉難看,事難辦’。還是那種人力資源的架構和之前的玩法。”

此外,互聯網+和+互聯網區別在于跨界融合和開放的心態,“互聯網+為什么會有一個加號?加號后面是什么?要把這個想清楚,如果沒有加一些服務,沒有加一些需求,沒有給用戶加一些更加真實的東西,那就不能叫互聯網+。”

丁道師覺得,可以呼吁一下,殯葬企業能不能把墓地、骨灰盒等產品免費,“能把這個免費了,而且還能生存得很好的話,說明的確通過其他的一些增值服務盈利了。”

2015年10月的一天,91搜墓網總經理張鵬在電腦前驚喜地發現成立剛剛3個月的91搜墓網迎來了它的第一筆來自蘇州的訂單,這之后他們的訂單節節攀升,在短短5個月的時間內,月訂單就突破了100單。雖然沒有像丁道師所說提供免費的墓地,不過91搜墓網提供了另一種免費的服務——信息。91搜墓網在線上搭建平臺入口,并在線下對接了600多家陵園作為合作伙伴。用戶可以通過線上平臺去了解所在城市陵園的信息。

張鵬認為,它的運營模式在應用場景上更類似于攜程網。“攜程的應用場景是在陌生的城市,當我們不知道這個酒店在哪里,我們通過攜程去尋找適合自己的酒店。同樣,在這個行業,我們也有這樣的一個應用場景。親人逝去后,大部分用戶并不知道這個城市周邊哪里有合適的陵園。這時候有平臺列出這些陵園,提供地理位置、交通、風水、環境等各方面的信息,實質上是抓住了用戶的痛點。”

在“殯葬+互聯網”的試水中,張鵬也更加堅定自己最初將互聯網融入殯葬行業的判斷。在他看來,“互聯網+殯葬”的模式擁有無限可能。第一,在用戶層面,不受各種地域、圈層的限制,擁有更廣的獲客渠道。第二,在成本上,它沒有太多土地成本、建筑成本等重資產的壓力。對于經營者來講,它的利潤率肯定高于傳統殯葬業。目前,91搜墓網的月平均銷量已達800單,張鵬預計,今年年底其有可能實現銷量翻倍。

“過分商業化是可恥的”

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秘書長胡鋼認為,殯葬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不能跳出這個行業的特殊性,單純去談互聯網。“傳統殯葬業強調公益性,而且基本上是國有的。在這種背景下,它實際上的市場空間是比較窄的,殯葬業一些大方向還是要堅持,比如說公益性,堅持消滅土葬、減少火葬等綠色生態安葬的殯葬改革。”

在胡鋼看來,互聯網上盈利的主流殯葬產品,許多是從屬于國家并不提倡的安葬方式,一方面,像骨灰盒等產品通過互聯網銷售,渠道或定價或許會變得更加透明、公道。“但骨灰盒或者說類似于花車等,未來是要減少使用的,它并不符合我們環保節約的理念,未來要減少使用。”

“互聯網+更多的應用應該是宣傳殯葬改革,更新殯葬觀念, 而不是簡單地去推銷一個骨灰盒。”胡鋼認為,能夠宣傳綠色生態安葬方式的互聯網企業,才是真正有未來的。

“過分強調互聯網+,是一件很短視的事。而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網絡等高新技術對傳統行業進行質量的提升,才是關鍵。殯葬行業本身很特殊,是每個人都要接受的服務。所以過分的商業化是可恥的。一定要留存大量的公益性成分,殯葬行業一定是越來越公益,越來越少商業化的,這一定是未來的趨勢。”

“互聯網是一種技術手段,在大量的生活領域都可以使用,殯葬領域也可以。但是殯葬活動怎么在網上完成?完不成!在我們的文化里,很重要的東西是墓地,要選擇風水,要選擇好地方,互聯網再怎么介紹,最后一定要到現場完成。”殯葬協會原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洪昌說。

他認為,互聯網+在殯葬領域的應用主要體現在獲得資訊,使殯葬活動信息更加快捷、豐富,但是不可能成為殯葬活動的主要手段和主要方式。

“殯葬不是把人埋了,它是一個有關精神的產業。”馬雷說。

當被問及是否想過自己百年之后采取怎樣的安葬形式,馬雷說,在今年或明年,他將舉辦一場自己的生前葬禮,做成音樂會的形式。他并不忌諱這樣的方式,因為只有經歷過死亡,或者理解一點死亡,才能知道怎樣更好地活著。“當你轉身之間醒悟的時候,就是新生,而不是來世。”

“我有一天凌晨3點鐘還在想普通人真的需要墓碑嗎。其實不需要。墓碑,就是給大家一個承載思念的地方,人更需要的是‘不被忘記’。沒有被忘記,你就永遠活著,即所謂的‘輪回’。所以將來會有更多的形式,讓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傳統的殯葬會慢慢地發生變化。”馬雷說,“古代采用土葬是當時覺得最好的方法,后來的火葬也是解決安全的問題;然后是安心,就是有一個地方安置它,有地方能思念死者,有地方能緬懷死者,其實未來的科技都能實現這些。”

91搜墓網的運營總監徐曉磊是一名海歸,他曾經也對殯葬行業諱莫如深,甚至腦海中只有黑白灰的印象。觸動他進入殯葬行業的是一位澳大利亞陵園的主人,他告訴徐曉磊,陵園研究的是生命文化,每一個墓地都包含很多學問,比如建筑學、藝術、宗教、園藝學等。但更重要的是,你做的事情,是為了把每一個生命失去的光環,傳承下來,把它留給后人。“而我始終相信,我們現在所做的正是這樣的事情。”徐曉磊說。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1.38億。中金公司研究報告顯示,預計2017年殯葬業規模達993億元,復合增長率為17.0%。

無論殯葬行業的互聯網化如何發展,采訪對象們的一個共同看法是,互聯網進入這一古老的行業都是非常有前景的,至少目前來看。

編輯:周佳佳

01 02 03

關鍵詞:互聯網殯葬平臺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 |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日本 | 亚洲欧美日本久久综合网站点击 | 日本人妖一区二区久久网 | 亚洲欧美综合久久久 |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