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新發展格局需要更注重“需求側管理”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供給和需求是構成市場的兩個不可或缺的方面。沒有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供給,人民對生活的需求就得不到滿足。沒有需求側的消費牽引,供給也難以實現。今年以來,受疫情沖擊和外部環境變化影響,國內市場需求被壓制。在全球經濟遲遲難復蘇、外部市場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加強需求側管理,擴大內需市場,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的戰略基點。
■■“需求側管理”意義重大
注重需求側管理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加快構建完整內需體系、建強國內消費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2019年,我國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為55.4%,顯著低于發達國家平均80%的水平。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僅增長0.6%,而人均消費實際下降了6.6%。實施需求側管理,有助于提振消費,有助于提高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
注重需求側管理是發展大國經濟的需要。大國經濟的最大優勢是內需拉動、內部可循環,這次疫情是一次實戰狀態下的壓力測試,既顯示出我們多年來培育內需市場的成效,也顯示出暢通內循環的重要性。繼續提升大國經濟的比較優勢,就必須注重擴大內需的重要作用,加強需求側管理。
注重需求側管理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需要。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全面構建比較穩固的現代農業、發達的制造業尤其是高級裝備制造業,以及門類齊全的現代服務業,實現產業門類完備和產業結構高端,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內需支撐,離不開消費對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
注重需求側管理也是實現高水平供需動態平衡的需要。供給和需求總是處在動態變化之中,一個能夠自發和及時實現供求平衡的市場,是健康和高效率的市場。近幾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成效,有效激發和激活了市場需求,也創造了新的市場需求,真正形成了供給創造需求的良好局面。但國內循環體系尚存在很多短板,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各環節堵點尚未完全打通,在需求牽引供給、實現高水平供需動態平衡方面還有很多不足。
■■“需求側管理”有著深刻內涵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管理是調控宏觀經濟的兩個基本手段,需要注重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機結合。需求側管理重在解決總量性問題,注重短期調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在解決結構性問題,注重激發經濟增長動力。在高速增長階段,側重于解決總量性問題。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運行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結構性問題,側重于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面向未來,既要堅持解決結構性問題不動搖,又要實現經濟維持在一定增速水平上的高質量發展,就需要在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不動搖的同時,注重需求側管理。
同時也要注重需求側管理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機結合。“需求側管理”的本質是合理擴大需求,促進消費,尋找內生動力。從短期來看,促進消費最根本的舉措在于促進就業;長期來看,最根本的舉措在于提高居民收入。當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約4億人,占總人口的比例不足30%;月均收入不足1000元的約有6億人,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40%。中低收入群體還比較龐大,對消費增長具有制約作用。實施需求側管理必須要與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提高居民收入、推進共同富裕結合起來。
此外,還要注重需求側管理與新發展理念的有機結合。需求側管理不是簡單的擴大需求,而是要在激活潛在需求、釋放新需求的同時,注重需求質量的提高。一方面,引導社會消費聚焦高科技產品、新型服務業,以此帶動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的攻關,帶動高端制造、新型服務業等新產品、新業態的發展,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另一方面,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引導消費向低碳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需求側管理”的主攻方向
首先,要合理引導消費、儲蓄和投資。一方面,維持儲蓄率在合理區間。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引導居民適當擴大消費,降低儲蓄率。另一方面,擴大有效投資。根據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內在趨勢,提升投資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第二,積極促進就業和優化收入分配結構。需求側管理的目的是擴大消費,根本途徑是提高居民消費能力,關鍵舉措是促進就業、完善社保。此外,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工資性收入在國民經濟收入中的占比,加大對低收入人口的轉移支付力度。要堅持房住不炒,解決好大城市住房問題。
第三,適度擴大投資。要發揮中央預算投資的撬動作用,為社會主體投資提供引導和支撐,激活社會投資活力。要加快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建設現代流通體系。
第四,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數字化促進供需精準對接,有利于開拓新的消費空間。一是大力發展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社區團購、“無接觸式消費”等消費形態,二是積極發展智能制造、智能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三是加快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第五,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市場與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沒有統一的市場,市場處于分割狀態,就很難為內循環提供支撐,也很難把內、外循環連接起來。既要堅決破除制約一體化發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形成要素自由流動的統一開放市場;又要繼續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主動加強與國際通行經貿投資規則對接,積極穩妥擴大外需。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編輯:秦云
關鍵詞:新發展格局需要 需求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