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成長·導航
讓運動喚醒大腦
一說到“運動”,絕大多數家長只能想到“強身健體”,至于運動與大腦發育或者學習成績有何關系,很多家長卻不知道。
運動,提神又醒腦
美國曾有這樣一項實驗:芝加哥內帕維爾高中規定,每天7點到7點40分,學生到校的第一件事是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體育運動——跑步、跳繩、打籃球、踢足球都可以。除此之外,學校還統一要求學生運動時佩戴可以監測心跳和最大攝氧量的隨身設備,只有達到一定的心跳數值或最大攝氧量的70%,運動任務才算完成,學生才會被允許走進教室上課。
運動計劃實行伊始,幾乎遭受家長清一色的反對:“清晨最寶貴的時間不讓孩子讀書背誦,反而先去玩?”“孩子本來就不愿意早起,迷迷糊糊爬起來,又瘋玩40分鐘,豈不是一進教室就會打瞌睡?”……然而,運動計劃實施一個月后,家長們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相比之前一進學校就開始學習,運動后學生們上課的狀態反而更好了。孩子們也表示,上課時頭腦更清醒了,注意力、記憶力都提高了。不僅如此,老師們也反饋課堂氛圍比以前更輕松、更有活力了。
接著,內帕維爾203學區普及推廣了“零點體育課”計劃,因為體育活動安排在“第一節”課之前,故而命名為“零”。研究人員們通過實驗對比發現,參加“零點體育”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了17%,而參加標準體育課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只有10.7%,二者相差6.3%。1999年,在一項由38個國家的23萬名學生參加的TIMSS考試中(TIMSS項目是為了比較世界各國學生知識水平而設計的一種測試),內帕維爾203學區的學生在科學測試部分,獲得了世界第一,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全球化的肯定。
在美國加州也有一樣研究證明了運動和學業成績的正相關關系。研究員要求學生來回跑步,并測量他們身體的攝氧量。結果發現,學生的攝氧量越高,閱讀能力、數學能力和學業成績越好。由此顯示,多做有氧運動并不妨礙學習,反而有助于提升學習表現。綜合多項研究結果顯示,在4到18歲的兒童中,運動量越多,各種認知功能,包括在感知、智商、語言和數學等范疇的表現越好。斯坦福大學的一項測驗也發現,那些體能好的學生數學成績高出全體的67%,英文成績也高出45%。
多做運動有助于成績提高,其原因在于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個神奇的指揮中心——運動皮層。攝氧量較高的人,通常腦部運動皮層也較為活躍。我們在進行有氧運動時,負責計劃(前額)和協調(小腦)的部位活躍度較高,負責監察和偵測錯誤的大腦功能區也興奮起來。同時,負責記憶的海馬回區域的腦細胞數量也會隨著運動量增加而增多。不僅如此,研究人員還發現有氧運動也會刺激腦部血管生長,提升大腦輸送氧氣養料的效率,這樣就會增加有助于形成長時記憶的化學物質,能幫助我們把學習的內容鞏固并儲存起來。
有助于提高成績的,還有人體分泌的三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多巴胺是種正向的情緒物質,能讓人的情緒保持在快樂興奮中,而運動可以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血清素與情緒和記憶的關系更直接。血清素增加,記憶力提高,儲存知識的效率隨之加快;正腎上腺素和注意力的關系最密切,正腎上腺素分泌越多,注意力才會越強。
神經生理學家查爾斯·希爾曼曾說過:“更強的體能等于更好的注意力。”體能強的學生大腦更活躍,注意力也更高。
運動,有助于塑造健全人格
運動對大腦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和學習成績相關的注意力、記憶力上,還體現在神經網絡的塑造上。
眾所周知,大腦聰明與否,關鍵在于神經網絡。大腦中的神經網絡就像是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公路越寬,能同時并行的車輛越多,車速也越快。同樣,神經越粗壯傳遞信息的容量和速度就越快、越靈敏,而運動能讓大腦更年輕。
科學家很早就證明運動跟情緒有關。運動可以抑制大腦中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負面情緒的出現,同時能讓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擁有正向的情緒。進化過程中,為了保障種族的生存,恐懼和擔憂情緒帶來的暴力性和攻擊性是保障生存的本能。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社會的和諧推進,如何讓殘留在人體內的暴力性和攻擊性有適當的管道發泄出來?進行體育運動是最好的途徑。所以,體育場上的攻擊、碰撞、大喊大叫,都會讓負面情緒在特定的場所、不傷己不害人的情況下合理得以釋放。所以,運動是壞情緒宣泄的良好渠道。
另外,對注意力缺失和多動癥來說,運動也是自我控制的“良藥”。目前醫生給多動癥患者開的藥,就是為增進大腦中多巴胺的量。如果通過運動讓身體分泌多巴胺,就會避免使用藥物的副作用。許多一線的治療師都發現,武術、體操等需要大量注意力的運動對多動癥的孩子非常有幫助。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過:“完美人格首在體育,運動不是別的,只是靈魂的操練。”無獨有偶,南開大學創辦人張伯苓校長也曾說過:“不懂運動的校長,辦不好一所學校。”柏拉圖說:“神讓人進化的兩種管道——教育和運動。教育,是人走出愚昧無知的管道,而運動,是人從平庸走向強大、突破自我的管道。”養成終身運動習慣的人,往往擁有勇往直前的意志力、擁有遵守規則的意識。
所以,家長們必須意識到,如果讓孩子從早到晚都乖乖地坐在桌前學習,就等于剝奪了孩子訓練大腦和提升能力的機會。也許家長會問,哪些運動會讓大腦更聰明?答案是,不拘什么項目,只要動起來就好。如果非要得到關于運動種類的建議,我認為跑步、游泳、各種球類(羽毛球、乒乓球、籃球、網球、壁球、棒壘球等等)等有氧運動都有助于攝氧量的提高,對于促進腦部運動區域的生長效果非常明顯。
良好的運動習慣如何培養呢?我認為有兩個要點:一是時間最好固定,任務非常明確且量化。計劃越具體執行力越強。因為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運動量有助于四肢和內臟器官形成條件反射。比如制定運動計劃時,寫下“每天6:30小區內跑步4公里”,就比單純只是模模糊糊寫下“每天早起去跑步”更容易執行,也更容易堅持。二是運動量要科學合理。運動前熱身,運動后拉伸,每次運動最少20分鐘,心跳達到120以上。當然運動種類的選擇和運動強度要因人而異。運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科學合理,不要急功冒進,相信時間的力量。
最后,我想告訴家長的是,養成運動的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但是,任何一個習慣的養成,都始于足下,始于眼前的每一個開始。抓住春暖花開的現在,趕緊和孩子一起制定明確的運動計劃,動起來!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運動 大腦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