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宏觀
關注優化營商環境中各地不平衡問題
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對于保持我國經濟平穩運行、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此,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應當說,優化營商環境是我國發展的體制性、制度性安排,是我國尋求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重要舉措。對于政府部門來講,這項工作實際上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旨在重塑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我們看到,通過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國市場準入不斷放寬,行政審批事項大幅削減,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商事制度全面改革,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得以統一。另外,我國將“放管服”改革與大規模減稅降費,特別是由點到面推開的“營改增”結合起來;與對中小企業實行普惠性優惠政策、清理涉企收費和降低融資、用能、上網、物流等成本結合起來,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我們還發現,地方政府結合實際積極探索,推出了許多獨具特色、深受企業和群眾歡迎的好經驗好做法。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看到,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的成效仍是初步的,優化營商環境還要付出艱苦努力。目前各種市場準入限制、審批許可、不合理的管理措施還是較多的,市場監管不公、檢查任性、執法不力等問題依然突出,一些領域競爭不公平、市場秩序混亂,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等問題仍然存在。公共服務也有不少短板,一些政府和部門服務意識不強、辦事效率不高。許多企業對招投標、中介服務、融資等方面問題反映較多。我國東部地區與中西部、東北地區之間,省會城市與非省會城市之間,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進展也不平衡,有些差距明顯。對此,黨中央、國務院已經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一定會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作者系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編輯:秦云
關鍵詞:優化營商環境 不平衡